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杨晓红:做一名幸福的麦田守望者

杨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有一段话:“我老是在想:有那么一群孩子活跃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个几万个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拦住——我是说孩子们在狂奔,也不知道我自己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拦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这段文字描述非常朴实,表达的思想也朴实,然后这不正是一名人民教师的真实反映吗?教师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需要有一颗平和、静气的平常心,能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读几本书,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方式,以便更好地成长自己;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在首师大附中就有这样一名教师,她在教育战线上已经奔波了28个春秋,回首这几千个日夜,酸甜苦辣她都尝遍。三尺讲台上,凝结着她全部的心血与汗水,苦过、累过,但她始终坚信,教育是她一生的事业,坚信自己守望着的有学生的“快乐”,更有自己“幸福”。她就是首师大附中优秀化学教师杨晓红。

激情满怀    甘为学生洒青春

 

1986年9月,刚刚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的杨晓红老师带着教育的激情,踏上了梦想的三尺讲台。从第一天开始,她就在心头立下了“甘为学生洒青春”的誓言,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一步步地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二十八年如一日,在荏苒时光中从身教学,在匆匆岁月中洗练青春。每天,当第一缕曙光升起,杨晓红老师就早早地站在班级的讲台上,当最后一丝晚霞散尽,她又悄悄摸摸黑板,拉拉门,放心地离开教室,夜深人静时忙碌了一天的她,身影还不时隐现窗外,那是她正在为学生们批改作业。

在教育事业中,“处处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杨晓红老师最喜欢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教师就是要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来感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在生活、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她从不以成绩定优劣,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应有的关注。正是因为自己的公平、公正、真诚、无私与爱心才赢得了学生的钦佩、喜爱、尊重与亲近。可以说,杨晓红老师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不当班主任,都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努力在每一堂化学课上在有意无意之间,以一种崇高的人格风范来昭示和影响她的学生。她的学生爱她敬她,爱她是因为她有亲和力,把爱给了每一个孩子,敬她是因为她有一种人格魅力,而对学生又很严格。在每一年的学生评价中都受到学生的高度赞誉。现在,杨晓红老师成为了孩子们口中的“晓红姐”,年轻同行眼中的“知心妈妈”。“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幸运,真希望能跟老师做一生的朋友”、“学习真的很苦,有时真有点厌倦,但您的课却让我们如此的快乐与怀念”、“老师,您是我最钦佩的人!”……看到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贺卡中的真情流露,她说她知足了!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将教师职业视为自己一生的事业的杨晓红老师散发出的无限魅力!

“甘为学生洒青春”,正因为这种发自内心的爱,作为海淀区中学优秀班主任和海淀区优秀教师杨晓红老师,多年来激情满怀做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她希望,“让学生因为喜欢她而喜欢化学,让学生通过化学提升生活品位,让学生在化学中发现生活的美”。

真情守望    愿做园丁浇花人

杨晓红老师是学生梦想的播种者、教学行动的实践者,更是教育领域上一颗璀璨的星星。她以高尚的教育素质、扎实的教学经验、全新的教育观念执掌教鞭,一步步地成长为化学学科的带头人。

在化学教学中,杨晓红老师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不断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实干巧干,精益求精。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尽量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充分挖掘和展示各种道德因素,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的体验。如在平时教学中,她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每一堂课上不仅有知识上的收获更有能力的提高,精心设计她的每一节课,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如何引入,如何启发,怎样设问,这些都是她课前反复琢磨和研究的。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去看旧的问题,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则需要有理解力和运用能力更需要有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起点,也是她在每一堂课上所追求的。同时,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以及化学教研组长,杨晓红用自己的真情及专业水准带动和帮助她的教研组的教师们多次承担市区级观摩课、研究课和公开课,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得到了同行的赞誉,在每一次的摩课过程中都学习到了很多并提升了自身的教学素养。

为了自己的教育梦想,她始终坚持教科研的研究是教学之本,它不仅能提高自身素养更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最优化,多年来她参加了多个重点课题的研究。也有多篇论文在市区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代表作有:《新课程理念下实验班化学教学模式探索》﹑《单人组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会考实验引出思考》﹑《羧酸酯教学设计》﹑《根据重点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等。参加了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全国重点课题“提高中等生化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性”的研究,所以多次获学校教科研一等奖。多年来她一直坚持每年都开设各种选修课,历年都承担学校课程改革和指导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的任务。这既是一项踏踏实实的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对有特长、有兴趣、有潜能学生的研究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功底,而且收获了幸福和喜悦。她辅导的学生在区级、市级和全国化学竞赛北京赛区上都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所以每年都被评为化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守望”是一种习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品格。二十多年来,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做一名幸福的麦田守望者”一直是杨晓红老师所追求的目标,首师大附中给予了她发展的平台,这里是教育家的殿堂,也是学生放飞梦想的地方,更是有梦想的教育工作者圆梦的地方。杨晓红老师在这片热土上深切地感受了这个职业的崇高和伟大,也体会到了这个职业的幸福和艰辛,更使她深深的爱上了这个职业。采访最后,我们问杨晓红老师,作为首师大附中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最大的幸福在哪里?她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她的幸福不是因为她的物质条件的提高,她的幸福来自她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感悟,她的幸福来自于她洗练青春之后的成熟和练达,她的幸福更是来自于默默守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并收获这份伟大的教师职业给自己带来的心灵喜悦。

[责任编辑:朱莉]
标签: 杨晓红   一名   守望者   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