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太平洋和拉美的世纪”(3)

——中拉经贸合作的现实挑战与发展机遇

上述四个方面都很值得我们深思。未来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除了资源性领域外,应不断增加对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基本上形成一个“三足鼎立”的投资结构。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贸易摩擦的强度,而且可以消解国际上对中国所形成的不利舆论压力。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拓展生产和服务领域的投资,不仅能扩大双边贸易的基础,更好地推动双边贸易平衡地向前发展,而且能够更好地满足拉美国家对其解决就业、消除贫困、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等诸多诉求。

“第三方因素”加剧竞争程度。中拉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自然会重塑各国在拉美市场的竞争格局。根据拉美经委会2010年时所做的预测,美国占拉美(16国)出口市场份额的比重将持续下降,到2020年将降至28.4%,届时中国占拉美(16国)出口市场的比重将达19.3%,欧盟27国共占13.6%;同期,拉美(16国)从美国、中国和欧盟27国的进口额占其总进口额的比重将分别为26.1%、16.2%和14.0%。2014年、2015年中国将在进口和出口两方面分别超过欧盟而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与拉美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之间的差距也将大幅缩小。⑥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格局必然会引起欧、美、日等“第三方”的关注。历来把拉美视为其“后院”的美国已经开始对中国在拉美的影响保持高度警惕了,欧洲则更多地是从商业角度把进入拉美的中国视为强劲的竞争对手,而日本则试图通过实施官方发展援助、进一步增强其与拉美的经济合作等方式努力恢复其在拉美的影响力。因此,中国在拓展拉美市场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已经在拉美耕耘多年的发达国家的已有基础,而且要对新环境下发达国家的竞争策略做出有效应对。

经贸专业人才和中介机构相对不足。专业人才是经贸合作中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来看,专注于从事中拉经贸合作研究和实务的人才比较匮乏。第一,中拉之间相互的认知度都不够。鉴于相距遥远和语言、文化、传统习俗、价值理念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中拉双方相互都还不够了解对方。而且由于拉美从很大程度上受西方媒体片面报道的影响比较大,在贸易逆差、汇率低估等问题上,拉美国家往往容易形成对中国的不理解和误解。第二,“跛足”人才的尴尬。双方的人才储备都同样面临着“懂外语无经贸专业背景”或“经贸科班出身却不懂外语”的困境。中国企业家到拉美去投资兴业,往往需要既懂当地语言和社会背景、又谙熟于拉美经贸法律的业务能手。因此,从推动中拉经贸合作角度看,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第三,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金融和中介机构多为欧美公司,而中国本土较少培育出这样的国际化的现代金融中介机构,因此中国快速增加的对拉经贸投资发展所需要的相关服务有些跟不上,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对拉经贸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趋势

拉美国家和中国都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都在试图探索出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方式与发展道路,而这是一个过程,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2012年10月15日,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执行秘书巴尔塞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发展》的演讲,她在演讲中指出了未来拉美发展将出现的三大趋势。第一,技术革命将产生更大的影响。技术革命将给不同产业、产品和生产过程带来变革,并重新定义国际竞争格局。亚太地区之所以崛起,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因为抓住了这一契机,很好地利用了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二,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将积极创建一个加入了环境因素的新的生产与消费模式。第三,拉美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的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因为发达经济体陷入危机而亚洲经济体在全球的重要性得以提升。拉美国家将制定新的包括国际合作方式在内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协调好宏观经济政策,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简言之,拉美国家正致力于通过更加有效地运用公共政策工具,加速结构改革,最终实现社会公平的宏伟目标。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一种新常态,经济增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换挡”为中速增长,政府正在致力于通过深化改革继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拉各自探索经济发展之路仍会面临挑战,正因为如此,双方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对方的理解与支持。因此,我们认为,中拉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总体上是美好的。基于这样一个积极的基本判断,我们对双方经贸发展的长期趋势总体上持乐观态度。

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和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将为双方的经贸合作创造出更加有利的条件。即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现在开始“换挡”至中速增长,其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较高的,也足以推动中国到2030年跻身于世界高收入国家行列。根据预测,“2030年前后,中国GDP有望达到美国的1.5倍,人均GDP大致相当于美国的39%,相当于英、法、德、日平均水平的44%,处于高收入国家的中下水平。……预计中国城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2030年提高到65%左右。如果加上农村的中等收入群体,到2030年,全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预计将达到50%左右”。⑦从拉美方面看,在复苏情景下,“到2040年,拉美地区的改变将是巨大的。更快的TFP增长速度将导致市场汇率下拉美地区经济增长幅度达到6%(实际增长为4.7%)。……拉美地区2040年的经济产量可以达到现在的4倍,人均收入是现在的3倍。如果拉美地区可以保持现在的涨幅,那么2040年它的收入水平可以达到美国的一半(PPP调整值)”。⑧因此,稳定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市场容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引致的消费需求增加及消费结构升级将为深化中拉经贸合作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

3

国际产业大转移将深化双方的产业对接与融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从自身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发展、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等条件出发,通过向外转移产业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不断推进自身产业的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多数拉美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初级产品生产,近年来的贸易条件大幅改善使得拉美国家获得了大量的“资源红利”,这也是拉美地区这几年财政状况总体向好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初级产品只是拉美国家的静态比较优势,未来的破题之处在于,拉美要培育其动态比较优势,即通过结构改革、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奠定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的“去工业化”导致其制造业发展不足,这种状况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如果说拉美小国尚要依靠单一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实力的话,那对于拉美大国而言,就必须逐步建立起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必须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否则就很难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前许多拉美国家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这为它们参与全球工业产业链分工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中国参与拉美的“再工业化”过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合作机遇。

人民币国际化将助推金融合作迈向新阶段。加强中拉金融合作的重要意义已经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体现。而且,“金砖五国”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是一种金融创新,这将为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发展中国家防范金融风险多加一道屏障和保险,整个拉美地区也会从中受益。未来的关键是,中拉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合作的潜力,探索多种有效的金融合作方式,逐步建立健全金融合作机制,使金融合作成为深化双边关系、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手段。譬如说,在拉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如果某些国家目前实行的与中国之间的“贷款换石油”的这种资源金融新模式值得肯定的话,拉美地区的其他产油国也可以相同的方式与中国开展“贷款换石油”模式的合作,而且这一合作模式还可推广到铁矿石、铜矿等其他资源性产品领域。此外,在中国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和拉美国家也可以考虑增加双边货币互换的频率和规模,将人民币纳入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的外汇储备组合中。

拉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将进一步强化和深化中拉经济合作关系。随着经济发展加速,拉丁美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日益凸显。由拉丁美洲开发银行参与制定的《能源: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望》研究报告指出,基建领域的投资占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不到3%,仅为中国的1/3,印度的1/2。⑨另一项研究表明,尽管最近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拉美地区的长期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将持续有效。在趋同经济增长方案下,2011~2040年整体将需要超过13万亿美元(2010年价),其中新设施建设需约9.8万亿美元、已有设施维护需3.5万亿美元。⑩该研究涵盖了以下主要的基础设施行业及其下属行业:能源(动力)、通讯(固定多频通讯、陆地和手机通讯)、交通(机场、口岸、铁路和公路)以及卫生设施。面对规模如此巨大的投资需求,已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累了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中国企业,必将大有所为。而且,“硬性”要素——基础设施的开发,连同“柔性”要素(管理和海关程序、运输组织和管理、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等)的提升,将促进物流网络的完善,有利于国内和国际贸易的便利化,进而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郑韶武]
标签: 太平洋   美的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