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的重大改革。1980年代以来,我国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够推进国企改革,更好地实现国有经济的功能。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企改革 国有经济 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提供着力点。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础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启示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对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条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分析,基本经济制度制约决定具体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运行机制层面的企业内部所有制结构,应当适应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实行混合所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按照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析,现代市场经济早已不是十九世纪那样的政府不干预的纯市场经济,而是国家管制和私人经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国有经济和私人经济在企业内部分别持有股权是各国都大量存在的普遍现象。
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来把握。判断所有制是否合适的标准是看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具体的所有制是否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公有制和私有制是所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公有制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表现为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在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作为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企业资本以单一私人资本为主要存在形式。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高度社会化,经济发展高度市场化,公在制和私有制也由传统形式发展到现代形式。在我国现代公有制条件下,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具有自身的经济利益,是法律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在现代私有制条件下,私有制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已经高度社会化,公司化、股份化是其主要特征。公有制企业适应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向独立的市场主体方向发展。私有制企业适应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向资本社会化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和私有制可以在企业内部实现结合,企业由单一所有制发展为混合所有制。
混合经济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所著《经济学》中提出,市场经济和命令经济(计划经济)是两种基本的组织社会经济的方式。但是,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没有一个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相反,所有的社会都是带有市场和命令(计划)成份的混合经济①。混合经济思想最早是由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其思想是,混合经济是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汉森于1941年在《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的含义。他认为,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逐渐由单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存在社会化资本的公共经济,成为公私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
混合经济在西方国家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政府通过财政、货币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全面介入经济运行。微观层面,政府通过不同时期的国有化和私有化,不断调整直接介入企业微观领域的范围和程度。混合经济的发展是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以后经济持续发展的,除技术进步以外的,另一个最重要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而不是传统的市场经济。因此,我国可以从西方经济理论对混合经济的研究和西方国家发展混合经济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