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1976~1992)
“文革”结束后,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新征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不仅给“文革”十年浩劫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审时度势,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以及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最重要的成就体现在:一是建立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理论;二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摸索并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与开放(1976~1992)阶段,与邓小平理论和实践是一致的,是邓小平时期的重要历史成果。
在此阶段,有三个重要节点值得关注: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创新和创造标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的征程;二是党的十二大明确了市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开启了我国市场经济新发展模式;三是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著名论断,并辅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及“三步走”的发展路径,基本上勾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框架和发展模式。②
在此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回答了两个时代命题:一是在粉碎“四人帮”后,是按照“两个凡是”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还是全盘西化,走资产阶段的邪路?基于此,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纲领,并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征程。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发生的“六四风波”,以及九十年代前期的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再次给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严峻挑战。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用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有力地回答了“左”和“右”的干扰,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明确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不动摇,从而为我国改革开放定下了发展基调。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此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被赋予了“两个文明”的发展内涵,即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完善与推进(1992~2011)
1992年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通过“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等发展路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演进,创造出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伟大奇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聚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在此阶段,我国重点回答了三个时代命题:一是在一代伟人邓小平去世后,我国再次面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摒弃“左”和“右”的争论,在党的十五大上,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体架构,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二是在世纪之交,针对党的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种时代问题,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此来强化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规律性认识推向一个新阶段;三是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面临着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历史局面,特别是一些西方思潮的侵蚀,使我国再次陷入了走什么路的问题,胡锦涛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理念,这既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也进一步深化并升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发展内涵和时代价值。③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共召开了四次代表大会: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概括;在党的十五大上,通过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的历史形式,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同时还从执政党角度,提出了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宏伟构想;在党的十六大上,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着重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愿景以及和谐社会的构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晰了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在党的十七大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命题,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科学地总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④在此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两个文明”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五大上被赋予了“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的时代内涵,并且作为十五大、十六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的安排框架;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将社会建设提到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同等高度,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根基。
全面与深化(2012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给全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其中明确提出的“五位一体”,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着力,设计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大架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晰了当前形势下的发展路径,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新的时代内涵。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应人民的期待,满怀信心地提出了“中国梦”,即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实现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⑤循此路径,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梦”实际上勾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愿景。至此,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近期目标(2021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期目标(2049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远期目标尽管没有明确,但通过《党章》可以看出来,那就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
经验与总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0年实践中,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道路自觉。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历过多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明白了,中国的道路必须自己来走,必须在坚持马列主义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实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此过程中,我国也经历了一些“左”、“右”之争,但最终排除干扰,走上了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六十年实践中,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制度自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跃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经历过建设初期的曲折,发展中的困惑,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魅力。在全球经济浪潮和政治舞台上,中国声音日益响亮,这是中国人民自豪的表现,也彰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并一直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勇往直前。
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践行者、实现者。当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进入了全面与深化阶段,这种带有自主、创新、发展等多种特征的中国特色发展路径,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同,也深受我国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期待。无数次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的应然选择。经过六十年的嬗变,经过科学理论与发展实践的互促互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熠熠生辉,并且在世界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可预期的将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必将会引领并推动着中国梦的完美实现。
(作者为钦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钦州学院“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项科研项目“中国梦与地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SBD02)。
【注释】
①王建:“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演进与历史性经验生成”,《学术论坛》,2012年第8期。
②纳麒:“走向复兴的伟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框架”,《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③原丽红,张荣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六十年嬗变的轨迹”,《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④李君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坚持和发展”,《党的文献》,2012年第6期。
⑤孟东方,王资博:“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责编/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