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纲要》首次规定了17个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它们是: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农业科技推广、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减少贫困、计划生育、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以及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地质勘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国家安全等。同时又首次规定了公共财政预算重点支持的区域,它们是: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三峡库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4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政府职能转变秉承了两个方面主线。一是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政府要转变职能,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转向宏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特别是要善于底线思维,注重宏观思考,深入研究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举措和问题;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切实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二是提高政府执行能力。这包括要建设有效精干政府,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财政汲取能力、再分配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考核制度,为社会提供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具体地说,在此次全会《决定》中,政府职能转变着重加强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宏观调控,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在保障国家层面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宏观经济稳定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是为各类经济活动主体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决定》明确提出了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当说,中国从一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明确提出:“为了减少和克服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必须十分重视宏观调控。”45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在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有过成功的案例,如在1997年成功地首次实现了宏观经济“软着陆”,1998年实施扩大内需方针成功地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11月及时推出扩大内需的一揽子刺激方案,成功应对了从2008年到现在还没有结束的国际金融危机,有效应对了市场失灵,保持了宏观经济稳定,在所有G20国家中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最好。46
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决定》明确提出:一是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二是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由两者构成宏观调控体系,前者通常是针对5年时间的宏观调控,后者是针对当年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任务,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贸易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目前国家发展规划主要就是两类规划:一类是总体规划。例如国家“五年规划”,它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五年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如国家“十二五”规划确立五年发展目标以及“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布局,政府就要围绕这个布局提出核心目标和中间目标,预期性目标和约束性目标。“十二五”规划中经济指标已经降至12.5%,而非经济指标已经超过80%。今后在我们考虑和设计“十三五”规划时,应进一步减少预期性指标,增加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是给市场提供重要的引导方向和信息,而约束性指标是约束各级政府。与此相配合的是每年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年度发展预期指标、宏观调控主要任务、政策取向。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经济周期,“宏观调控只是在经济运行出现异常波动时才实施的政策,是熨平经济周期峰谷的政策,所以没有必要屡屡实施。既然实施市场经济就应该相信市场,市场也具有经济稳定器的功能,小幅的经济波动,政府不调控,市场就会自行调节”。47
第二类是各种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就是要确立本领域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包括环保规划、能源规划、新能源规划等,这类规划也应进一步强化约束性指标。
国家五年规划和专项规划要与地方五年规划、专项规划接轨,因此地方要寻求一个45度角,地区发展本身有一个横坐标,这是本地的目标,国家发展目标是纵坐标,地区发展最佳路线应是45度角。地方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实现国家目标,而国家目标的提出又有助于地方得到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包括投资支持、财政支持、政策支持。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新思路。“宏观政策改革稳定,市场主体才能稳定预期,企业才能有序竞争;微观政策放活,才能增强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反过来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社会改革托底,就可以缓解社会压力,守住社会稳定底线,为宏观经济‘稳’和微观经济‘活’创造条件。”48这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经济学、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