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个要点”
太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李树忠
近年来,太原市委、市政府以“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流程再造为突破口,推进效能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政府审批工作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流程再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体制突破是前提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特别是实现其现代化,停留在传统的思维和办法,靠简单的一般性地推进,远远适应不了改革形势的需要,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太原市的实践,就是在对政府各部门审批职能进行归并的基础上,从体制突破入手,以“两集中、两到位”推动部门审批集成化、层级扁平化。
太原市委、市政府突破审批瓶颈,打破部门内部处室的职能分工界限,对审批职能进行重组,建立集中行使审批职能的行政审批处,并对流程实施扁平化再造。将34个部门分散在106个处室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各部门新成立的审批处,审批处整建制进驻到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对外审批,实现审批全过程、连续性的办理和服务。各部门向首席代表(审批处长)充分授权,将原来的层层审批简化为办事员—首席代表两个层级,专家论证会、联审会在市政务中心现场召开,首席代表签发,在中心办结。中心窗口转变为实体性的“办事处”,从体制上减少了审批层级,群众办事不再“门进门出、楼上楼下”到处跑。
“两集中、两到位”体制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政府各部门职能的转变,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使从审批一线淡出的处室和人员,将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政策研究、宏观决策、基础工作、批后监管等方面,从单一的审批业务能手向复合的工作业务高手转型,由“选择性履职”向“全面履职”转变,进而推动各部门职能的根本转变,这将为优化政府整体工作流程、提升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两头延伸是拓展
一方面是要加强政府部门的基础性工作。这包括项目的筹划、决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各类规划的制定,土地的转征、收储及公开出让方案的确定等,这些虽然属于政府内部的基础性工作,但其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项目能否尽快进入审批流程。为此,应围绕项目筹划落地这个核心,全面规范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咨询评估、筹划准备等各项前期工作流程。太原市目前正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广义的“一口进出、限时办结”要求,研究制定投资项目前期的咨询评估和筹划准备工作流程,努力形成项目咨询、前期工作、行政审批相互衔接的系统化全流程。同时,完善土地收储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时限,引深土地前期手续整体打包和统一出让改革,为投资者提供加快项目落地的“成品用地”。
另一方面是要加快探索对中介服务的监管机制。中介服务事项较多、办理时间长,用时约占项目手续办理总时长的三分之二。在这方面,应遵循“依法依规、开放竞争、提升效能、优化整合、分类规范”的原则,积极大胆地进行尝试。太原市在实践中,从明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入手,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了中介服务机构目录库,实行服务公示、自主委托、并联办理、限时办结,初步规范了中介服务的办理流程,建立了中介机构服务准入、绩效考核、黑名单等制度,引导中介机构依法依规从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正逐步形成项目单位自主委托、中介机构公平竞争、政府项目择优推荐、整体推进项目落地的服务运行机制,为投资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全面覆盖是目标
实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应结合地方政府权力清单的清理公布,对政府全部行政权力运行进行工作流程整体再造,实现全面覆盖的目标。具体讲,就是从“四化”抓起,全方位整体推进。
重点工作“目标化”管理。除常规工作外,政府每年都会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确定一些新的重点工作,流程再造中这些工作如何推进?所谓“目标化”管理,就是在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在太原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开展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太原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对标一流定目标、一事一表做计划、调度例会抓落实、活力曲线抓考核”的要求,本着“符合实际量体裁衣”和“自加压力高点定位”的原则,确定重点工作目标,真正以目标倒逼出动力。
常规工作“流程化”作业。政府流程再造包含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政府行政管理的决策、审批、基础性工作、保障支撑工作、公共服务、批后监管等,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内,各个职能板块之间既紧密联系,又自成系统,既相互影响,又彼此不同。如审批效能的提高,还有赖于各部门基础工作、后台保障支撑等的提速提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打破本位主义的思维定势,用全流程的观点和视角重新审视各个流程,用全流程的绩效来考核单个流程的绩效,将“流程化”作业贯穿于政府工作始终,引深拓展到政府各个部门、各项职能、各个环节,使各项工作都象审批流程一样,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一口进出、限时办结、闭环运行”,各职能部门互相合作,一条龙服务、体系化运作,从而补齐“短板”,达到整体流程的最高绩效,真正让投资者和百姓都能体会到政府是一个整体,任何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流水线上的一员。
业务流程“信息化”支撑。现代政府管理是信息化推动下的精细管理,是大数据支撑下的精准管理。信息化不仅是简单的上网化、工作电子表单化,更是对流程再造的再次提升,是实现效能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第二次飞跃。太原市委、市政府采取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流程再造一体化策略,以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将提高政府各部门之间一体化与政务流程的集成化作为总体目标,在前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补短板、立规矩、寻突破、齐推进”的总体推进思路,出台了《太原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组建了电子政务建设team组,推动电子政务外网、OA协同办公项目、热线整合等信息化建设。努力通过OA系统全覆盖,无纸化办公,网上审批、移动审批、电子审批流程向县区延伸,审批资料网上共享等方式,进一步打通各部门之间、前台与后台之间的联系通道,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力争实现政府全部工作的流程化、信息化支撑。
全部工作“阳光化”运行。对于权力的约束,离不开完善的监督制度。权力清单清晰了,审批权集中了,效率提高了,还要将全部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不断强化对效能政府和流程再造的监督,让政府全流程的审批和服务都在阳光下运作。通过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口进出”时限监督、细化流程过程监督、纪检监察效能监督等措施,将审批权力运行的约束、监督机制嵌入流程,实现了审批全程可视、可控、可追责,形成了“制度+科技”的权力运行约束、监督机制。下一步还应将政府各部门权力清单中公布的行政权力的运行全过程置于阳光监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