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理论动态 > 正文

治理生态问题需提升政府能力

历经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个大国正在崛起,中华民族逐步走向伟大的复兴。然而,不断出现的席卷全国的雾霾给中国人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我们是否能够摆脱各种生态危机的威胁?

中国不是没有进行生态治理,也并非不重视生态治理,那又为什么会出现类似雾霾这样的生态危机呢?这就需要回顾中国二十年来的生态治理史,从中认清我们污染了什么,以及我们治理了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态治理格局:局部有效整体失灵

实施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问题却日益严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客观要求,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环境形势已经十分严峻,自然生态破坏呈加剧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和建设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正积极通过开展防治乡镇工业和农药、化肥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治理生态退化区域,强化对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预防新的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工作,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使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一定控制。各地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在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地区开展了生态村、生态乡、生态县和生态市的建设,期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基础上,为加快生态建设的步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生态示范区域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各省市先后开展。自1995年至今,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推广了六批,共有389个城市进入生态示范区名录。

经过政府多年来的生态治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和适应全国环境保护形势,特别是农村环境保护形势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生态保护工作,是伴随着发展经济的一项必须做好的工作,无良好生态,则发展失去意义。第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认识生态保护的意识越强,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也越高。第三,生态保护从试点中的各个点逐步向全局推进,在这种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态保护带。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受环境破坏的威胁也很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意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能力所允许的前提下,较早地投入到了生态环境保护之中,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

的确,二十多年来我国生态治理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沿海一些较为发达、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带,甚至已经建成一片片的生态城市群,在可见的地面上,绿化越来越好,城市建设也越来越美丽。全国各地新建的城区或原城区的拓展地带,都非常注重加强生态建设和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设计理念上也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这样说,没有人同美丽的生存环境过不去,也没有人希望自己生活在污染中。

然而,最近几年,雾霾袭击了全国二十几个省区,中国大部分地区中“霾”伏。现代社会的生态风险超越了地域限制,以前仅为北方“专利”的雾霾,现在也会频繁地光顾南方。沿海发达城市能治理好地面上的绿化,却防不住空中、河流、地下等可流动的污染。一方面生态治理卓有成效,一方面生态仍然在遭受污染,这就是生态治理的“局部有效整体失灵”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当前,人们仍未看到生态向良好转向的丝毫迹象。生态治理整体失灵的状况让人如此悲观,以至于一些未来学者悲伤地认为地球上的环境不足以支撑人类千年的发展。悲观之后,一些人就会迁怒于政府为何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生态   能力   政府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