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专题研究 > 正文

如何构建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5)

搭建服务平台,架起干群连心桥

针对村(社区)普遍存在站室挂牌多、上墙制度多、台账资料多、考核评比多等问题,按照“整合功能、一室多用;规范设置、精简高效;量力而行、杜绝浪费”的原则,提高公共服务中心的使用效益,打造“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区域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服务平台。

规范站室设置。将功能站室整合规范为“五室三站两栏一厅一校一场一超市”。“五室”包括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委会办公室、综治警务调解室、多功能室、图书(电子)阅览室、资料(财务)档案室。“三站”,就是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两栏”,即公开栏和宣传栏。 “一厅”,即 “一站式”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统一设置桌牌,配备为民服务卡、一次性服务事项告知单、为民服务登记单,将党员服务、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生服务、事务代理等项目纳入“一站式”服务。“一校”,即村(居)民学校。“一场”,即室外设立文体活动广场。“一超市”,即便民超市。

规范公开标牌。在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门前醒目位置设置“四牌一标识”。“四牌”即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村(社区)监委会、村(社区)经济合作社。“一标识”,即“中国社区”标识。同时,根据站室的功能,对标牌采取“固定+活动”的形式灵活加挂,日常悬挂的标牌包括:村(社区)党委(总支)办公室、村(居)委会办公室、综治警务调解室、多功能室、图书(电子)阅览室、资料(财务)档案室、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大厅、村(居)民学校。其它标牌结合实际需要临时加挂。

规范台帐资料。村(社区)统一设置“综合记录本”,记录各类集体活动,村干部人手一本“工作记录本”,记录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各村(社区)平时明确专人,对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电子文件等资料,按照党群类、会计类、综合类等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全面清理规范面向村(社区)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切实为基层“减负”、“瘦身”。

改进服务方式,联系群众零距离

面对发展新形势和群众新期盼,广大村(社区)干部加强实践锻炼,改进服务方法,增强服务本领,把各项服务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深入基层听民声。村(社区)干部全面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经常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去,与群众交朋友,做群众的贴心人,耐心听取群众心声,认真办理群众诉求,能办的立即办,不能立即办的做好解释说明,坚决摈弃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多办实事解民难。积极帮助群众解决交通出行、基本医疗、子女上学、农业生产服务、邻里纠纷调解、环境保护、居家养老等实际问题,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高度关注五保老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因病致贫者等弱势群体,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依法办事顺民意。村(社区)干部强化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熟悉掌握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遵章守纪,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特别是认真执行村级财务收支管理、搬迁安置、工程招投标等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村级办事程序。

务求实效聚民心。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坚持一切从基层实际出发,因村(社区)制宜,因民所需,苦干实干加巧干,实实在在地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得到群众认可。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常态   群众   机制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