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3”产业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丽水市委书记 王永康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经济发展生态化,生态保护产业化”的原则,并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弘扬地区优势和特色,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问三思”,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点和山好水好空气好的自然禀赋,造就了这里“浙江绿谷”和“华东氧吧”的生态优势。但经济总量、人均收入长期低于东部沿海。如何把“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丽水调研,嘱托我们“一定要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2006年他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尤为如此。只要你们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市委班子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殷切嘱托,坚持“三问三思”:问一问发展是为了什么,思考怎样才能让丽水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丽水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的好处和实惠;问一问靠什么发展,思考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持续发展的困难和问题;问一问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还是走绿色生态发展的新路,思考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能不能适应改革创新绿色生态发展的要求。坚持“跳出丽水看丽水”,把丽水的发展放到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大背景、大格局中来谋划,倾力打造“园林城市、生态产业、美丽乡村”,制定并实施了一整套城乡统筹的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城乡一体的生态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严格落实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市95%以上的区域列为限制工业进入的生态保护区。立足山区实际推进城镇化,积极通过产业发展转型引导农民转移,探索出了山区城镇化的“小县名城”模式。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统筹推进绿化造林、村庄绿化、湿地保护,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丽水正成为山水与城市水乳交融的美丽山城,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8%,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8.96%,境内绝大多数河流可供市民畅游。市区空气中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近3000个,最高的地方超过20万个。丽水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生态发展城市、中国长寿之乡等殊荣,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0年在浙江省地市中稳居第一、在全国地市中排在前列。
加快转型,生态经济催生发展红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强化绿色GDP理念,精心谋划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及生态旅游业、养生养老业、文化产业“三大重点产业”特色发展的“3+3”产业格局,并一届接着一届抓落实。
转型传统农业,利用好山好水好空气,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电商化,不断提高产业品质、提高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强化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快构建农业技术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可追溯体系和安全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建立生态农业要素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配送,加快电子商务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坚持绿色投资、绿色生产。工业全部向工业园区集聚,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努力培育新兴产业高地和创新驱动主阵地,加快建设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全市各类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高位起步,着力实施生态服务业振兴计划,着重推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的发展,其中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最为迅猛,在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14个典型“淘宝村”中,丽水独占两席,并成功举办“淘宝村”高峰论坛,开通淘宝网“特色中国·丽水馆”和“阿里巴巴·丽水养生产业带”,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举办休闲养生产业高峰论坛,研究并制定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等行业标准,为打响丽水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品牌提供技术支持。积极研发保健食品、老年服装、护理用品、生活用具、运动器械等养生养老产品,打造区域特色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中心。生态优势带来了经济红利,我市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较快的发展。
弘扬优势,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第一战略支柱产业
山水林田路,整体规划;吃住玩、游购娱、休养健,系统推进。坚定不移建设休闲旅游名城,以宜居宜游宜业为根本,积极推进“景城融合”,将茶园等传统农业景观作为城建元素,在城内保留生态田园,见缝插绿,让全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不用出门就可以看风景。打造环城慢行步道,提供免费的绿色公共自行车,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出行,使城市更畅通、休闲。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形成快捷的通景公路网,并积极发展高铁、机场及港航设施,加快形成“丽水—杭州”一小时交通圈。
此外,积极到上海、天津、杭州等地推介丽水旅游资源,以开放的心态推进景区深度开发,打造精品。目前,全市已建成18个特色鲜明的4A级风景区,并积极创建5A级景区。“不来丽水游,走遍全球误白头”,这里不仅有缙云仙都这样的自然奇观以及云和梯田、青田稻鱼这类田园风光,还有古堰画乡、遂昌金矿等人文胜景,更有冒险岛水上乐园、山地自行车、野外宿营等新兴旅游项目。以创建农家乐综合体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休闲旅游,游客不仅能吃到原生态的农家饭菜,还能真正回归自然,怡情养性。利用侨乡特色,引“洋”进山,打造欧陆风情园,游人不出国门就可以喝地道咖啡、品正宗红酒。让“创业在五洲,养生来丽水”成为广大华侨的共识和心愿。
作为中国地级市中首个“中国长寿之乡”,丽水拥有“食养”、“药养”、“水养”、“文养”、“气养”五位一体的养生体系, 2011年被评为“国际休闲养生城市”,“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品牌已经叫响,正在走向世界。“昔有天堂是苏杭,今日仙境在丽水”,这是发自许多来过丽水的游客内心深处的感慨。从2001年到2013年,全市年旅游总收入由不足10亿元上升到266.3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也从4.5%跃升至27.1%,增速居全省前列。
培植文脉,文化产业焕发无穷魅力
依托多彩文脉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扮靓秀山丽水。丽水文脉资源丰富多彩,发展特色创意产业得天独厚。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奇石文化历久弥新,青瓷文化千年不衰,宝剑文化震古烁今。“青田石传中华艺,龙泉剑系五洲情”;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龙泉青瓷。“不赏青田石,不解中国情;不舞龙泉剑,枉做中国人。”
为挖掘丽水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外地游客可游、可赏,更可购买收藏,我们全力提升青瓷、宝剑、石雕 “丽水三宝”的文化内涵,鼓励相关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提升,加快3D打印技术在青瓷和石雕两大产业中的应用。按照特色产业要求,力争短时间内形成以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文化用品制造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知名品牌培育工程,通过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龙泉青瓷宝剑节、中国青田石雕文化节等平台,加大文化产品推广和品牌创建力度,培育国内乃至国际知名文化品牌。注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积极弘扬婺剧等民间传统文化,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举办“三月三”民歌节、“开犁节”等特色节庆,在保留传统村落文化特色并激发活力的同时 涌现出龙泉上垟、遂昌县长濂村、松阳县三都乡杨家堂村等一大批富有地域特色的美丽村镇,散发出特有的丽水文化魅力。
2014年,丽水市被列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画好山水画、念好山字经”的嘱托,利用生态优势谋转型、谋跨越,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全国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