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专题研究 > 正文

治理生态问题应抓住哪些重点(3)

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到四个基本统筹

中共丰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邱 成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丰县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的交汇处,有着良好的生态基础,城市绿化率达到41%,城乡森林覆盖率超过40%,位居华东地区县级之首,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称号。为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丰县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的不懈努力,实现全县生态文明理念显著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把丰县建成经济发展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城镇风貌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让绿色生态城市成为丰县新名片。

统筹产业转型与生态保护

过去一段时期,丰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抓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为重点,以全民共建共享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推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形成,坚持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力争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为此,丰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标杆,深刻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一切改革发展建设都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底线;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根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创新发展方式和举措,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力以赴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千方百计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大力推进“天更蓝”工程,统筹处理好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来抓。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主动把“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生态文明观落实到产业升级的全过程,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产业转型与生态文明并行共兴的新路子。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省级经济开发区生态化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构筑循环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间耦合、上下游配套、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制造产业化,全力建成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区域内禁止、限制产业名录,强力推进县城区工业企业“进园入区”、“退二进三”,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以循环经济为重点,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进一步形成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产业纵向实现产品配套,横向实现资源共享。

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坚持源头控制、科技支撑、严格监管“三管齐下”,把节能减排任务分解到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项目,集中治理重点污染源的企业,对没有完成提标改造的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关停。

开展污染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大气污染物减排防治、城区扬尘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餐饮油烟煤烟污染治理、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五大工程”,重点对冶炼、焦化、纺织、电力等行业实行产能和污染排放“两个总量控制”,凡新增产能均需在同行业进行产能和污染物总量替代,实行“上一减一”政策。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大力提升养殖设施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等“六化”水平,推进生态养殖业健康发展。

提高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对属于国家、省和市明令淘汰产业项目、采用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对属于国家、省和市限制产业项目、采用限制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项目以及“两高一资”项目,原则上不予批准建设;对建设项目经环境影响评价,预计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建设项目,不予批准环评文件。2013年以来,已经环评否决低效污染项目31个,关停并转“三高两低”企业26家。

统筹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

大力推进“地更绿”工程,统筹处理好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塑造良好环境作为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全方位抓好城镇绿化升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重点建设汉皇祖陵、刘邦广场、天师故里、飞龙湖、凤凰湖、渊子湖、复新河十里生态公园走廊、黄河故道二坝湿地公园、大沙河百里生态观光带等园林景观。注重绿化景观效果,彰显“汉风道韵、诗意田园”特色,改造提升一批精品街头游园,实现县城和镇区公园绿地500米半径全覆盖,着力构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环抱自然的风景形态和空间格局。加快城乡新建道路和改造道路绿化工程,确保建成区道路绿化普及率100%,林荫路推广率85%以上。进一步提高城区绿化的纵深度、厚重感和密集度,园林绿化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对城区内单位、小区、企业进行破墙透绿,创建一批省级园林式单位。

大力度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加快生态宜居环境建设, 深入实施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等“顽疾”,推进城镇“净化、亮化、美化、序化”,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明形象,创建一批省级城市管理示范社区和示范路。建立完善的城管投诉与解决机制,实现城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一体化,实现数字化城管全覆盖,建立健全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试点县和重点县的政策优势,结合中心镇创建和新农村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村庄环境。持续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扩大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覆盖率,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标准实施防护林工程。科学规划实施 “环、点、带、路、河”生态防护林带工程,全面扩大永久性生态林和经济林面积,加快济徐高速、丰沛铁路和城乡主干道路两侧生态防护林建设,构建黄河故道沿线、丰沛运河、大沙河、苗城河、白衣河、太行堤河等永久性水系林网。加快更新改造农田林网,完成一批农田林网补植完善工程, 使农田林网达到10万亩,打造区域特色经济林基地。按省级企业绿化标准,对规模以上企业厂区实施生态林建设,厂外规划建设50米宽的围厂防护林带,栽植吸毒、降尘、减噪效果好的树种,实现保护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

统筹污水管控与生态保护

铁腕抓好控源截污。坚持源头控制和综合治理,努力推进污染排放强度和总量“双下降”。对境内复新河、白衣河、护城河等13条主要河道进行清淤治理、定期轮浚,实现水系相连、多源互济、互联互通。加强河湖沿线排查, 逐个核实排放口,对污水一律接管处理,面源一律口门控制。对沿河养殖污染点源一律关闭搬迁,对沿线企业实施达标监管,明确企业环境责任,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行全程监测监管。

全面提升减排能力。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和提标升级,对城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加快建设城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联通工程和电动车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工程。全面抓好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快建设尾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和尾水专线导流工程,不断提高污水截流收集和再生水利用能力。

突出抓好生态修复。对复新河沙庄桥国控断面、护城河等进行生态修复,根据河道边坡条件和环境特征,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和沿岸生态治理,在调水入口处及重点监测断面建设生态净化工程,把各类河流湖泊建设成为涵养生态的功能区。同时,加快构建集蓄水、观光、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亲水空间,合理开发黄河故道二坝湿地、凤凰湖等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培育旅游示范区,以生态旅游促进生态保护。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建立 “河长制”管护制度, 加快推进河道环境保洁管理市场化运作,彻底消除城乡河道黑臭,加快农村河道沟渠疏浚整治,实现河湖管护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长效化,为城乡居民增加更多“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平台。

统筹政绩考核与生态保护

着力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制定全县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建成以绿色小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为主体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立政务公开和群众监督体制,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发布环境质量量化评价情况,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充分迸发,形成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打造为民务实清廉队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聚焦“四风”问题,以整风精神解决好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不纯、作风不正等问题。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垂范,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经常抓、长期抓、一抓到底的长效机制。大力弘扬“有情有义”的新时期丰县干部精神,真正让干部自觉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心贴心,做到与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保持与群众血肉相连、荣辱与共。

坚持实行报告督查考核制度。实行生态文明建设“周报告”制度,要求各镇、各单位明确责任目标和时限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行督查督办制度,加强对各镇、各单位的督查考核,监督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实行考核考评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各镇、各单位科学发展综合目标考核和机关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对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重奖;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问责。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生态   重点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