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测评的甘肃省14地市(州),宏观调控能力、财政能力均与人均GDP水平显著正相关;基层自治能力与人均GDP水平呈显著的负向联系。进一步比较分析表明,14地市(州)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各地市(州)基本保障能力负相关。
核心指标:基本保障能力 宏观调控能力
测评范围:甘肃省14个地市(州)。
数据来源:《甘肃发展年鉴2012》、《甘肃发展年鉴2013》。
测评结果:
表一:治理能力排行榜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高效、成熟、定型的高水平国家治理体系有利于治理能力的提升,而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有助于充实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作为衔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纽带,对治理能力进行深入研究、科学评估,能够为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有益参照,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智力支撑。
在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县域治理的重要性已毋庸多言。与此同时,处于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县市之间的地市一级,在区域经济调控、要素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发展统筹等方面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其治理能力的研究和评价同样不可忽视、不可或缺。有鉴于此,我们在中国县市治理能力评价体系基础上,结合地市一级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初步拟定了中国地方治理能力评价体系,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分别对鲁、辽、川、皖、桂五省区的地市(州)治理能力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测评报告刊发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关部门、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作为曾经的开放大通道和前沿阵地、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地、传统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甘肃为国家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甘肃发展基础薄弱,与东部省市的发展差距明显。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今天的甘肃,正逐渐成为中国的“生态屏障”、“战略通道”、“中心地带”。近年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生产总值的增幅连续五年保持在1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不但跑赢了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跃居全国前列。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局意义考虑,当前甘肃的生态、产业、文化、能源、开放战略,都已成为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索甘肃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复兴丝路文明和振兴甘肃经济,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人民论坛测评中心以中国地方治理能力评价体系为理论框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对甘肃省14个地市(州)的治理能力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为甘肃省以及甘肃省各地市(州)今后有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并为探索更全面、更科学的国家治理评价体系提供借鉴。本次研究的数据采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均由民智市场调查有限责任公司实施。
……
酒泉市: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14个地市(州)中排名第10,但该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3,属于治理能力得分排名靠后但人均GDP水平排名靠前的典型地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财政能力得分排名靠前(位列第4),但宏观调控能力、基本保障能力和基层自治能力得分排名中等靠后(分别位列第9、第13和第11)。为此,应将全面发展基层民主、提高政府部门宏观调控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作为进一步提升该市治理能力的重点。
武威市: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14个地市(州)中排名第11。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该市基本保障能力、财政能力和基层自治能力得分排名中等(分别位列第6、第7和第7),但宏观调控能力得分在14个地市(州)中排名末位。为此, 应将全面提高政府部门宏观调控能力作为进一步提升该市治理能力的重点。
定西市: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14个地市(州)中排名第12。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基层自治能力得分排名位居前列(位列第5),基本保障能力得分排名处于中等水平(位列第8),但该市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能力得分排名均处于相对靠后水平(分别位列第13、第11)。为此,应将努力提高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水平和全面完善财政预算平衡制度、提高政府部门宏观调控能力,作为进一步提升该市治理能力的重点。
兰州市: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14个地市(州)中排名第13,但该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4,属于治理能力得分排名靠后但人均GDP水平排名靠前的典型地市。这主要得益于该市具有相对较高的财政能力(位列第2)和得分排名中等的宏观调控能力(位列第7)。但比较结果还显示,该市基本保障能力和基层自治能力得分排名明显靠后(分别位列第14、第12)。为此,应将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和全面发展基层民主作为提升该市治理能力的重点。
平凉市: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14个地市(州)中排名末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基本保障能力虽处于中等靠前水平(位列第5),但宏观调控能力和基层自治能力得分排名均相对靠后(分别位列第11、第10),而且财政能力得分在14个地市中排名末位。为此,应将全面提高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水平和全面完善财政预算平衡制度,作为进一步提升该市治理能力的重点,并辅之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政府部门宏观调控能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指标体系构建的完善程度以及指标数据的选取带来的限制,会使我们的测评结果与各地市(州)现实中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另一方面,基于统计数据的治理能力测评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现实问题和影响治理能力的所有要素。我们更希望借数据测评这一技术手段,发现一些可能影响治理能力的点与面之间的盲区,从而为研究和实现国家、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破”出更多主题。也正是因此,我们在这里重点采用地市级数据对14个地市(州)治理能力进行了测评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简要地提出了提升14个地市(州)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更加具体和契合实际的治理能力测评、治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探索,以及提升14个地市(州)治理能力的政策建议的提出,尚需以在各地市(州)广泛开展实地调研并搜集、整理、统计更加全面而详实的数据为基础。
此外,本次测评的甘肃省14个地市(州),除财政能力外,自身基本保障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基层自治能力,以及治理能力的测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辖区、县(包括县级市)的治理能力和有关特点。但是,我们在数据查询和搜集过程中发现,在甘肃省省级发展年鉴中,除计算财政能力所需数据之外,计算县一级其他三个分项治理能力所需的数据基本都处于缺失状态,在甘肃省地市级统计年鉴、年度统计公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计算这三方面分项治理能力所需要的数据也并不完善。这也是我们只针对地市一级,提出提高各地市(州)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够较为完整地获取相关数据,围绕各地市(州)所辖区、县(包括县级市)的治理能力展开相应测评和排名,对各地市(州)所辖区、县(包括县级市)市治理能力的优势、特征以及改善和提升路径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和说明,将有助于更具现实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和提升各地市(州)治理能力的政策建议。
(执笔:于 飞、严 俊 制图: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