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如何找准地方治理的关键要素

通过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拓宽了传统文化发挥当代价值的途径与平台,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注入了积极元素。

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往往相伴而生,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有的甚至更严重。

编者的话: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科学完备的治理体系,是推动治理能力提升的根本前提。而对于治理体系,又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一系列基本要素所构成。问题的核心在于,在这一系列的基本要素之中,哪些要素是最为关键的,同时也是完善治理体系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毫无疑问,了解这一点,对于加快构建科学完备的治理体系尤为重要。本期县域治理,我们邀请3位领导干部结合各自的思考与实践畅谈如何在治理实践中准确把握地方治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并通过发挥这些关键要素的作用,来促进地方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核多元:基层依法治理的南山探索
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小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经过多年实践,深圳南山区创建了“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模式,从理念、结构、制度、方法、人事五大方面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破解了党委、居民、政府及社会组织如何依法治理社区的难题,为全国探索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基层治理模式。

南山“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简称“1+3+N”,即以社区综合党委(总支)为核心,以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三个主体为依托,以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农城化股份公司、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为支撑,形成了“多元互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该模式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战斗堡垒作用,保障了居民依法自治和基层民主,促进了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满足了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使基层党员干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等能力普遍提高。

创新基层治理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现代城市基层治理理念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代城市社区具有“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等特征,传统的管理套路和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治理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深圳南山区突破传统“管理控制”观念,开创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多元主体参与为特征、以社区自治为最终目标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理念。该治理理念倡导“党的领导、居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理”相结合,体现“动员社会、组织社会、放权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它强调“以人为本”、“由民作主”,强调对基层居民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意识的高扬,强调人民是依法治理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该治理理念呈现出五个新特征。一是思想上,要求从“控制社会”向“组织社会”、“社会自组织”转变,从“集权管理”向“放权社会”、“还权居民”转变。二是角色上,要求从政府完全管理控制社会的“独角戏”向党委、居委、政府、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角戏”转变。三是模式上,要求从政府自上而下管理服务单一模式向政府管理服务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模式转变。四是做法上,要求从干涉、限制社会组织为群众提供服务向鼓励、引导和购买各类社会组织向居民提供专业服务转变。五是内容上,要求从政府推行管理服务固定“一览表”内容向政府保基本民生、社会管多样需求、居民自组织服务转变。

创新多元治理结构

基层社区管理主体往往需要承接各种各样社会管理任务,如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查违、环保、社保等,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管理任务重、难度大,常常无暇顾及现代城市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南山区户籍人口61.6万,常住人口111万,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万,流动人口多,人口结构复杂,社会管理难度大,居民需求多种多样、不断变化。结合新形势新特点,南山区提出以综合党委为核心组织、以居委会为自治主体、以社区工作站与社区服务中心为管理及服务基本点、以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企业为支撑的“一核多元”治理结构。

这种“1+3+N”治理结构,是一种现代的“车夫驱动、三马拉动、伙伴推动”的升级版“三驾马车”式组织结构。其中,“1”代表社区综合党委,它作为核心组织,类似驾驭马车的“车夫”,指引“社区治理”这个马车的正确行驶方向,驱动其前进并把控其速度;“3”代表社区居委会、工作站、服务中心,它们作为三个主要治理主体,类似马车前端的“三匹马”,负责承担社区基层的自治、管理与服务职能,确保社区治理的动力来源和执行能力;“N”代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它们作为服务支撑主体,类似马车旁边的“亲密伙伴”,为马车内的“居民”提供后勤保障、安全保卫、信息传送等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各种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这是一种“定位清晰、各司其职、功能互补、共治共享”的多元治理结构,有力地促进政府治理、居民自治和社会自我调节的良性互动。

创新共治规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等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南山“一核多元”社区治理制度与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基层依法治理提出的要求高度吻合。南山提出改变原有基层治理主体“一元化”管理制度,不断梳理社区综合党委、居委、工作站、服务中心、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正面职责清单,编制出社区9大类治理主体、75大项277小项的“职责清单”,厘清政府权责边界,构建一套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制度体系。它强调让渡政府权力空间,制定建立政府正面权力清单、政府转移职能目录及政府职能部门购买服务目录等,加大对社会组织服务的购买力度,支持社区居民自治与基层民主。该制度体系突出体现了居委自治及社会共治特征。

一是深入贯彻居民依法自治条例,建立市民旁听、列席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会议等制度,依法保证居民对社区各类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二是健全居委会对政府管理及服务的评议及监督制度,组织居民对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供水、供电、环卫、绿化等公共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扩大民主参与、管理、监督社区事务的广度与深度。三是建立社区听证论证制度,规范基层事务处理的民主程序,共同协商解决社区难点重点问题。四是建立社区工作报告制度,居委会定期向全体居民报告,固化社区居民践行依法自治。五是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及奖励资助制度,激发社会组织的自组织活力,全方位提高社区居民自治水平。

创新现代治理方法

南山“一核多元”治理体系是一个实践的、动态的方法体系,它在尊重社区“人口多元化、组织多元化、企业多元化”的事实下,摒弃“粗放式、经验型、一锅煮”的陈旧做法,提出基于“主体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治理方法。它强调治理渠道的畅通,着力构建平等参与、分工合作的信息化平台,以先进技术推动社会管理方法创新;它强调工作重心下移和精细化管理,奉行多元主体参与社区自治,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它重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求,意在形成一套 “平台化、网格化、智慧型”的新型运行系统,推进基层社区治理“陀螺式”有效运转。

这种“平台化、网格化、智慧型”的治理方法蕴含着多项创新举措,显示出现代化的治理能力。首先,南山区通过搭建社区综合信息平台,集成社会工作网、社区家园网、96881服务热线、E事通等信息化网络,全面创新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方法与途径。其次,实行“格长”制,深化网格化管理,探索与治安、环卫、消防、市场监督等专业网格的深度合作,把治理触角延伸至社会末梢,统筹网格内多元主体参与社区自治。第三,设立“社区专员”,动员具有凝聚力、号召力的“社会领英”参与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纠纷与矛盾,推进社区自我服务、自我调剂、自我救济等。第四,在基础条件好、社区结构简单、物业管理完善的新型社区,构建“一平台两中心”,推行“一窗通”服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第五,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进社会建设“织网工程”,推进社会建设决策分析系统及社区和谐发展指数的建设,打造“智慧型”社区。

创新管理体系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社区工作者素质是全面落实“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的关键。一直以来,由于没有统一明确乡镇及街道以下从事社区公务、事务人员的身份定位,导致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及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南山创新社区工作者的人事管理体系,改变现有社区工作人员只能临聘的规则,建立新型“体制内”人员管理体系,即由区财政资金供给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并打通社区工作者职务职级及薪酬待遇的晋升渠道,激发工作队伍活力,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效能,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基层人才引进与成长探索新路。

南山实行社区工作者分类改革,在人员定位、管理体系、薪酬体系、招录培训、考核退出、社保购买、合同签订及交流回避等8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出台《南山区社区工作者管理体系改革实施意见》及其配套的社区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员额管理办法、工资待遇管理实施细则、公开招聘工作细则、聘用合同、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该改革开辟了不同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基层人才聘用“第三条路”,这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优化社区工作结构、提高工作队伍素质、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南山在完善“一核多元”行为主体及社工、义工、楼栋长等人才骨干的人事管理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人才“升级、优化、替代、转换、储备”方法,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全方位、专业化的基层社区人才队伍。

南山“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实现了理念、结构、制度、方法和人事等改革创新,构建了全新的“党委统筹决策、居委实现自治、政府负责管理、社会组织服务”的基层治理体系,从系统上破解了基层社区治理难题,从效果上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从目标上提升了社区主体自治水平,彰显了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法治化。“一核多元”治理模式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社情、民情,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创新性、指导性,是一种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探索。

专家点评: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社会管理的对象是有思想有行为能力的人群,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一核多元”的社会管理模式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复杂、多变的要求。“一核”反映了管理主体问题,“多元”反映了覆盖面的问题。

 管理工作要做好,科学手段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实行“平台化、网格化、智慧型”的治理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实行“格长”制,深化网格化管理,把治理触角延伸至社会末梢。这是一种“线上线下”的管理模式。既有智慧型的虚拟方式,又有网格化的“格长”制。有的问题在网上说一声,大家就知道了。有对人的关怀,又必须“无缝对接”式地面对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叶 青

“南山样本”是基层社会治理转型的典型经验,是协商民主实践的成功个案。“听证会民主”的最大特点,是“可控民主”,即参与范围、方式、结果可控,但又有民意表达以及政府与民众、社会组织的协商性,可对政府决策时的问题发觉、方案选择与执行正规化产生一定的压力,倒逼政府倾听民意、尊重民意、利用民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曹 英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要素   关键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