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老板村官”,是在我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完善的情况下,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群体,他们往往年富力强、思想开放,有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能带领村民创富。然而,也有人担心:他们是真的要回报社会、带动群众创富,还是妄图以公权牟私利?对“老板村官”展开研究,于更好完善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有重要参考价值。《国家治理》周刊选取了山东平度市关于“老板村官”的调查,以此为案例探讨“老板村官”现象及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老板村官”给农村带来的四个变化
总体上,“老板村官”有致富带富的能力,顺应了群众渴望能人带动致富的期待,这一群体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后,正面效应已经显现。
带动了农民思想观念转变。“老板村官”富有办企业、搞经营的经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能够较好地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并影响和带动农民思想观念转变。例如,白沙河街道宋家水泊村曾是一个贫困村,其党支部书记胡本山利用自己经营有机肥、熟悉农业种植的优势,带动全村50%以上的农户种植大棚蔬菜,每个大棚年均纯收入5万多元,使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棚专业村。
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的企业经营者担任村干部后,通过个人出资或号召其他能人捐资,加强本村水利、道路建设,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比如,大泽山镇韭园村党支部书记周永兵通过个人垫付、多方筹集的方式投入120 余万元,为村民解决了吃水难题。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老板村官”通过招商引资、盘活资产、兴办市场、开办企业等方式,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去年以来,在“老板村官”带动下,平度市农村新发展私营企业32家,新增个体工商户658个。有“老板”任村官的村由中间状态村创建为一类标杆村的达26个,由后进梯队村提升为中间状态村的有73个。
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活力。企业经营者回乡任职,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改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年龄偏高、文化水平较低、带富能力较弱的状况。据统计,平度市“老板村官”队伍中,30-45岁的达206位,占总数53.4%。
“老板村官”群体存在的四个问题
从政动机互有差异。问卷调查过程中,有63.6%的受访者认为,企业经营者担任村官的动机是为民服务和实现自我价值,19.2%的受访者认为是上级邀请、盛情难却,还有 17.2%的受访者认为是利益驱动。可见,多数党员和群众认为企业经营者回乡担任村官的动机是单纯的。但也有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对村官这一岗位感兴趣,更主要是因为对政治权力有诉求,希望通过村党支部、村委会等政治舞台,进一步获得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源,更好地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
素质能力参差不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你认为企业经营者担任村官存在的最大问题”选项中,有 43.6%的受访者认为“缺乏行政管理经验”。具体表现在,有的以投入资金来代替村务管理;有的面对复杂问题和矛盾拿不出具体的对策措施,产生畏难、退缩、推诿等情绪;有的不讲究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一些人根本不重视做群众思想工作,自认为有钱就能摆平一切,对群众存有恩赐心理,少数人甚至显现出自我强化权威的不良趋势,等等。调查中还发现,有极少部分“老板村官”存在“一言堂”现象,有7.62%的受访者认为村务是由“个别领导说了算”。
缺位现象不容忽视。大部分“老板村官”需要兼顾自己的产业和村中事务,有些人对村里事务投入精力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你认为老板村官吃住不在村会引发的后果”选项中,被选择最多的答案由高到低依次是“缺乏对村情民意的了解”、“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造成村民心理的隔阂”、“导致精神状态的涣散”。
对“老板村官”的监管还不够完善。有的镇考虑到“老板村官”在配合完成上级任务、自费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诸多有利条件,对他们工作上的错误和个人的毛病,视为小节不闻不问;有的认为对他们管理过严容易使他们“撂挑子”。同样,一些群众过于看重“老板村官”的身份地位,对他们的污点恶习和不良表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监督意识,导致他们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容易在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处置上出现问题。
加强“老板村官”群体建设的三点建议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能否选好、管好支部书记队伍,这支队伍既应有为民服务的思想,公道正派,处理村里的大事小情能一碗水端平,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二者往往不可兼得。总的来看,必须坚持“好干部”的标准,首先看是否对党有感情、愿意为群众服务。对各类能人当村官,要站在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来看待,防止“唯钱”、“唯能力”倾向。
坚持正确标准。按照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与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标准,强化对“老板村官”政治素质、大局意识、群众观念的考量。对无时间和精力治村管村的,可以聘请为“经济顾问”等,鼓励其为村庄发展作贡献。对一时不适合进班子的,可以先给舞台、再给位子,动员企业经营者发挥自身特长,带领村民致富并取得群众信任,条件成熟后再选入村“两委”班子。
加强教育培养。强化理论培训,重点解决“老板村官”理论素质偏低、进取精神不强的问题;强化思想道德和民主法治方面的教育,引导“老板村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防止出现“经济能人”、“政治矮子”现象;强化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老板村官”做好群众工作和依法治村的能力。
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制度,对村庄重大事项坚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规范党务、村务、财务管理程序,尤其要加大村务公开力度,该让群众知道的一定要让群众清楚,方法也不一定仅局限于以公开栏发布,可通过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加强群众监督,防止公权私用、滥用,防止村内问题积累、矛盾激化。健全重大问题上级审批制度,对涉及引进资金、项目和土地流转等重大问题,事先向镇(街道)报告批准,减少决策失误,防止假公济私。建立定期谈话制度,镇(街道)主要领导定期约谈“老板村官”,加强沟通、指出问题,特别是村里面临资金、资产、资源方面的重大变动、使用时,上级组织一定要给“老板村官”及时打打预防针。对思想滑坡、工作落后的,要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对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群众意见较大的,要及时予以调整。
(作者为中共平度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