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评论 > 正文

欧元区量化宽松对世界经济是利好消息(2)

欧元区为什么要实施量化宽松?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很多国家都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迫于和美元竞争,欧元保持了坚挺。但货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坚挺需要有坚挺的经济作支撑,本币被高估,按理说是好事,买国际市场的产品便宜,但是本国产品的国际价格偏高,本国产品卖不出去就买不进来国际市场产品,导致国内过剩的卖不出去、短缺的买不进来,经济不景气,人民生活难改善,只能降低本币价格。但也不是说本币被低估了就好,本币低估,购买国际市场的产品贵,本国产品卖出去便宜,必将会造成财富无故流失,而且还会形成外汇负担,增加贸易摩擦。

欧元区量化宽松的内部原因:一是希腊债务危机阴魂不散,影响犹存,多数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债台高筑,而且债务水平持续上升,欧元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影响,这也是借机解决欧元区成员国债务压力的需要。二是内部结构不平衡,北部的核心国家和南部的边缘国家发展差距很大,经济、科技实力悬殊,多数成员国不具备支撑强势欧元的综合实力。虽然成员国之间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让南部国家受益很多,但是欧元区经济总体体量有限,随着国际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面对国际竞争别无选择,量化宽松也算是欧元估值的一次理性回归。此外,多数成员国自身也面临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欧元区量化宽松的国际原因:一是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欧元区经济一直没有复苏,虽然德国经济增长加快,但是这个火车头不足以拉动整个欧元区经济;二是受制裁俄罗斯和被俄罗斯制裁的影响,产品和能源交换受阻,尽管油价一跌再跌,原有的能源进口渠道受阻,俄罗斯这一产品出口市场丧失,欧元区经济雪上加霜;三是美国经济开始复苏,2014年下半年结束了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走强,没有经济的复苏作支撑,欧元与美元的竞争只能败下阵来。但是欧元和美元竞争是欧元区国家在经济上化解风险和在政治上减少对美国依赖的需要,所以欧元做出量化宽松的决策还是为了做强欧元,欧元的战略定位不会改变,贬值只是缓兵之计。

量化宽松能不能挽救欧元区经济?

对于欧元区的量化宽松政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量化宽松不是“万能药”,救不了欧元区经济,欧元区经济的问题主要在经济结构,这也许就是欧元区一直拒绝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部分原因。也有人说,对欧元区乃至世界经济都是利好消息,日本就是不错的例子,已经尝到了量化宽松的甜头。但有一点是共识,量化宽松可以为经济结构调整赢得时间。量化宽松能不能挽救欧元区经济,关键要看欧元区能不能抓住这一机遇,进行行之有效的经济结构调整,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发展到今天,世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市场化以后,人才就是商品,不管何时何地,物美价廉总是一种美好愿望。事实上,物美和价廉是矛盾的,物美的时候,“价”往往会高一些,而价廉的时候,“物”相对会差一些。欧元区人才这一“物”到底是什么情况?

妇孺皆知,欧元区发达国家多,人均收入水平高,社会保障健全,被称为高福利国家。20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就有人说,不要想着我们去救欧洲国家经济,欧洲国家的危机充其量是富日子过不下去了,而我国还走在向富日子奋斗的路上。所以说,欧元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要高很多,和新兴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力资源优势不具备,这主要是在“价廉”方面的比较,而且要把社会保障降下去,优势制造出来也是不可能的,发展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改善,怎可能开倒车降低社会保障水平。再说“物美”的比较,欧元区总人口三亿多,而且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地区,教育发展起步早,从人口基数看,人才优势的基础是存在的。但是近年来,经济复苏乏力,给科研投入和吸引人才造成很大的阻碍,国际上新兴国家对人才的吸引更加剧了人才竞争。

此外,创新是时代主题,越是这样越是说明了创新的重要和艰难。欧洲国家也一样,传统工业已经走到了尽头,传统优势必将丧失,也面临通过创新来进行新的产业革命、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问题。创新是个漫长的过程,要立足于放长线钓大鱼,也许很快就能取得成效,也许三年五年毫无进展。欧洲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又何尝不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的有力佐证。从这个意义上讲,欧元区经济寄希望于量化宽松,前景不妙。

与其把欧元区的量化宽松看作是欧元区的一次内部调整和刺激政策,不如说这是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是应对策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改变,从引领经济发展、抢占制高点的力不存心调整到常规竞争,竞争市场空间,竞争产业优势,以此来避免“高不成、低不就”。即使世界上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最强的美国,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中也明确表示,要为制造业转移到美国增加理由。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欧元   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