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居环境优美的乡村建设样板
中共眉县县委书记 王宁岗
眉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南依秦岭,北跨渭水,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区位独特,是“关学”创始人张载故里、中国优质猕猴桃之乡和秦岭主峰太白山所在地。自2011年以来,全县围绕“大整治、大提升、大优化”五年三步走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五化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着眼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眉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将横渠镇列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镇为契机,整合资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打造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样板。
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筑牢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导工程,按照“核心板块引领,观光大道相连,山水田园映衬,风情小镇点缀,优美乡村交融,生态产业跟进”的总体思路,进一步细化并完善了垃圾和污水处理、柴草堆放等相关设施及制度,逐步形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创新载体,以“四创三迎两提升”(创建国家级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迎接太白山5月份盛大开园、滨河文化产业新区11月份对外开放、国家级猕猴桃批发市场12月份建成投用;进一步提升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水平,提升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工作为抓手,制定了《眉县县城建设管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4-2016)》,成立了各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深入开展秦岭保护、水系治理、治污降霾、关中大地园林化等专项活动,累计投资5亿元实施了县城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园林环卫改造提升等14项重点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初步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优越、村容村貌整洁、生活文明幸福的目标。
强化推进措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度。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全域推进。以“三规合一”试点为引领,科学确定耕地、生态、城镇边际“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引领、整县推进,先后聘请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统筹建筑色彩、立面布局、周边环境等要素,高标准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绿色长廊”建设、县镇村三级建筑风格及色彩体系概念性规划等规划,加快启动城乡环保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全县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系列专项规划的修编完善工作,确保各类专项规划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一致,形成了科学完善、统一协调、特色鲜明的规划体系。
二是坚持示范带动,整改提升。以横渠镇为重点,以“生态镇”创建、“最美庭院”创建等活动为载体,以李魏村等基础条件好的村为切入点,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并充分挖掘各村特色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形成了一批特色景观或文化宣传主题。同时,因地制宜对公路沿线民居、建筑物进行美化改造,实施了镇区绿化、集中供水、人行道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了休闲游园、候车亭、村牌标志、特色农产品市场等设施。横渠镇按照北宋建筑风格,对310国道及南大街两侧的商铺、民居进行统一仿古式改造,并实施了街道路面、人行道、市政管网、绿化、亮化全面改造提升工程,镇区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镇域
特色更加显现,初步形成了景观长廊与优美乡村互相映衬的田园风光。
三是坚持产业跟进,打造特色。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品牌化要求,大力发展“猕猴桃、肉奶畜、优质粮”等县域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新建或改建西部兰花生态园、逸乐生态园、槐芽草莓采摘园、侯家大院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12处,建成党家寨大樱桃、横渠红堤葡萄等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9个;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户,其中国家级3户,省级7户,全县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1.07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5.82亿元;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眉县已成为32万亩特色果品生产基地、102万头(只)畜禽养殖基地和18万亩优质粮生产基地。需特别指出的是,正在建设的国家级(眉县)猕猴桃批发市场预计年内建成投用,将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猕猴桃物流集散中心。
健全完善机制,保障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一方面,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定目标、定时限、定措施、定责任,形成了县、镇、村、组四级联动,县级领导、科级干部、村组干部同心协力,分级负责,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定期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每两月组织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把工作成效与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为美丽乡村建设高效有序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在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投入1.5亿元以及每年设立1000万元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的基础上,加大对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规划编制、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房改造、中心村培育、村庄整治、异地搬迁、农民饮用水工程、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一事一议等各种涉农项目的有机结合,集中财力物力,充分发挥项目叠加效应,并在项目争取、用地管理、科技支撑、设施运行等方面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推行政府引导、农民投工投劳、社会资金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物质保障。
编辑点评
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宜兴狠抓城乡规划引领、基础设施支撑、村庄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保障四个重点工作,摸索出具有宜兴特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眉县县委、县政府着眼改善人居环境,立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两地在中央精神指导下,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对于我国其他很多地区而言,如何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结合本地实际,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当前仍值得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