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评论 > 正文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机制(3)

核心提示: 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重点发展目标之后的其他产业发展不足,导致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中国的投资增长主要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房地产发展是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市场经济由于各个经济主体的自担风险和自负盈亏特点,对盲目扩大投资有一定制约作用,但由于经济主体间权利缺少制衡和风险承担的不对称,仍会出现好大喜功的非均衡发展,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职责,引导社会转向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整体社会福利。

影响中国投资的后续因素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前近30年和其后转向市场经济的后35年,中国主要通过投资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较为齐备的工业体系,并通过近20年的造城运动和房地产开发,实现了90%左右的城市居民都有了产权住房,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30平方米。2014年中国大多数大中城市出现住房价格的回落,也印证了这一轮房地产投资热已到达一个相对历史高点。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16.4%,土地购置面积下降5.8%,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6%。④导致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如下:

首先,即使未来6年还有约1亿农民转为城市居民,每年大约是1500万人按平均一家三口人计算,也不过500万户,按户均100平方米计算,每年为5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建设成本按3000元计算,也不过带动15000亿元的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也就2%左右,显然,这部分需求已难掀起投资高潮。

其次,中国老龄化正在到来。据测算,2010-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最高点,202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达到最高值,为9.96亿人,随后每年退出劳动市场的人口将大大高于进入劳动市场人口数量。2002—2011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规模年均增长18.67%,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速。据推算,2020年中国老年医疗费用将占GDP的3.06%,2030年则占8%—9%;2020年医疗费用将比2008年增加5倍。中国1999年45岁以上的劳动适龄人口为24%,2040年则为37%。⑤一个不断老化的社会,养老消费与医疗将是第一位的,投资必然退后,日本、欧洲都已提供了例证。

其三,中国大规模政府投资正在失去目标。中国最近20几年的城市建成区超过过去原有建成区十倍以上,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在大部分相对落后的农村也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后续投资需求虽仍有,但投资回报会因经济基础较差而更低。同时,地方政府积累起的负有偿还责任的超过11万亿元的债务压力也使得各级政府的投资冲动大为收敛。中国即将开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吸收民营经济进入国有企业,并且会大幅度引入民营经济的效益理念,从而也会形成投资克制。

其四,产能过剩,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硬任务。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认为,如果经济增长率从高峰下跌一半,设备利用率下跌到75%以下,就是爆发了危机,中国目前设备利用率已下降到70%左右,经济增长率如果下降到5%以下,就是发生危机了。中国1978年到1981年,三年投资没有增长,积累率从1978年的36.5%压至1981年的28.1%,资本形成率从1978年的38.2%压至1981年的32.5%,直到1992年资本形成率才超过1978年水平,所以才有从1978年起连续14年的9.4%的经济年均增速。所以,中国应实施城市化,多搞一些非生产建设,从而实现新的稳定增长。⑥那么,发展非生产的服务业是否存在空间呢?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比一般在70%以上,中国2013年服务业占比为46.1%,超过第二产业,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60%的水平,而且中国的服务业中金融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11.8%和13%,显然服务业比其他生产生活服务类的发展明显不足。⑦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硕]
标签: 中国经济   增长   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