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自由主义的空谈与两难

——胡适“平社论政”活动缘何无所作为

【摘要】1929~1930年间,随着国民党“党治”的扩展,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批自由知识分子越发感受到来自新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在言论、思想控制上的强制压迫,特别担忧自己在此种压迫下有“失声”的危险。因此,这批自由知识分子仿效英国费边社在上海组织平社评议时局、 议论政治。他们以“中国问题”为总题,展开了为期一年半的主题讨论,并发表政论,反对国民党的“党治”,倡导专家治国,试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国民党党治体制和纷乱政局容纳不了知识精英的谠言直声,同时也由于胡适等人对政治疏离感的无视,使他们尽管始终保持着议政论政的热情,却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导致他们最终在政治上无所作为。

【关键词】平社论政  专家政治  精英政治  自由主义

【中图分类号】D65                    【文献标识码】A

1928年,国民党二次北伐完成,南京国民政府作为表面“统一”的全国政权中心地位确立,这标志着民国历史由北洋时代转入国民党“党治”时代,中国的政治局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年10月,国民党公布《训政纲领》,打着孙中山“训政”的旗号确立一党专政体制,强化了思想控制,集权专制的手向社会各层面伸延,言论自由受限制,“人权被剥夺到几乎没有丝毫余剩”。①此时,国民党的最主要政治对手共产党以暴动、武装割据的激烈形式进行反抗。而居于上海的一批温和的“洋博士”自由知识分子,如胡适、罗隆基、梁实秋等,也以《新月》月刊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对国民党“党冶”的自由民主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时称“人权运动”,它“为此后持续20年的公民抗争设定了基本议题”。②1929~1931年也由此而成为中国现代自由知识分子“处士横议”议论政治的一个重要时期。

与“人权运动”同时,胡适等人还组织创立了“平社”这一论政组织。他们于平社中讲演探讨,议论时政,并将所得文字发表于《新月》。可以说,平社和《新月》杂志是当时“人权运动”的两个重要载体。但与受到学界关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新月》杂志及“人权运动”相比,平社却显得颇遭冷落,问津者鲜。③如与同样由“胡适派学人群”④所创立的“努力会”或“独立评论社”相较,平社不但所受关注明显稀少,甚至在参与者的回忆之中亦不见踪影。个中缘故,或许惟有重新审视平社活动及其思想主张,方能略窥一二。

上一页 1 23456789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