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绿色海洋观:历史传承与理论创新

【摘要】海洋观是人类在长期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实践、 总结、凝炼、思考和升华等理性活动,所形成的认识、利用、开发和管控海洋的主观思维集群。古今中外历史证明,海洋观是人与海洋辩证关系的核心内涵,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海洋事业兴衰荣辱的关键。在21世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欲重新成为现代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根据世界潮流与中国特色的时代需求,有机整合传统的“黄色海洋观”与“蓝色海洋观”的合理成分, 创建并确立以资源与市场为内核诉求,以和平、 公正、合作和环保为外部表征的“绿色海洋观”。

【关键词】绿色海洋观  黄色海洋观  蓝色海洋观  海洋强国

【中图分类号】D518                  【文献标识码】A

海洋观是人类在长期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凝练、思考和升华理性活动,所形成的认识、利用、开发和管控海洋的主观思维集群。古今中外历史证明,海洋观是人与海洋辩证关系的核心内涵,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海洋事业兴衰荣辱的关键。

从哲学上看,作为一定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海洋观,它从实践来,往实践去,对一个国家的海洋活动具有重大的推进、激励、导向、制约与规范作用。古代中国之所以涌现出郑和下西洋之类史诗性远洋航行活动,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海洋强国;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被打,成为仰人鼻息的海洋弱国,关键是其从大陆审视海洋的“黄色海洋观”能适应古代农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而不适应近代工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从世界历史观之,自15世纪末西方资本原始积累以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之所以先后成为海洋强国,关键也在于其从海岛审视海洋的“蓝色海洋观”,适应了以全球资源与市场为内核诉求的近代工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因此,21世纪中国海洋事业要想彻底摆脱近代屈辱,重铸古代辉煌,再次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就必须认真反思全部人类海洋观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根据新时期世界发展潮流与中国具体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黄色海洋观”与“蓝色海洋观”的合理内核有机整合起来,创新发展出一种崭新的现代海洋观——“绿色海洋观”。

创建“绿色海洋观”的基本思路

创建宗旨。海洋观的核心是海洋价值观,亦即通过认识、利用、开发与管控海洋,希望获取何种利益、实现何种价值。这是全部海洋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①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谋取国家利益,是其海洋价值观的核心诉求。建设海洋强国的宗旨,就是为了从海洋上获取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国家利益与海洋权益。现代中国创建“绿色海洋观”,就是要满足中国国家利益与海洋权益的需求,推进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顺畅实现。

需要强调的是,谋取国家利益的诉求,应该是公开透明,理直气壮,毋需吞吐模糊,欲言而止,因为这是争取成为世界海洋强国的正当宣示。从世界历史看,崇尚“蓝色海洋观”的决策者与理论家对此从不讳言。如16世纪英国政治家、探险家沃尔特·雷利爵士在其《世界史》中就明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②20世纪初,当美国还不是第一流海上强国时,海权论创立者马汉就公开宣称:为了实现强国梦想,美国必须走向海洋,控制海洋,保护海上商船队,通过海洋积累财富,获得国家强大和幸福的基础,成为下一个海上强国,甚至是海上霸主。③其他诸如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也无不在本世纪初确立海洋兴国或海洋强国新战略时,即在其文件中明确表达了通过海洋活动追求和维护国家利益与海洋权益的图谋。

创建原则。“绿色海洋观”的创建原则,是指在实现创建宗旨时,必须确保这一海洋观运行的逻辑顺畅,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要符合世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邓小平在1985年就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④。应该看到,自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来,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时期,虽然超级大国的海洋霸权主义行为未消,局部地区的军事冲突时有发生,且恐怖主义活动相当猖獗,但总体上说,全球性的大战争没有爆发,各国求和平、求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基于此种认知,中国“绿色海洋观”所倡导与规范的海洋活动,必须适应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需求,凡有助者宜大力推进之,凡不利者应切实禁榷之。

二是要符合中国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即符合中国具体的地缘条件、国情与特色。从地缘条件看,中国位于亚洲东方,濒临西太平洋,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6500多个岛屿,300多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以及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公里的岛屿与海岸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泱泱大国。

从国情与特色看,有两点值得关注:其一,要符合中国目前的发展态势与战略取向。从发展态势看,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基本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海洋大国。从航海活动观察,中国已建成一支名列世界前茅的远洋商船队,正在建设一支现代化远洋海军,已连续11年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的A类理事国。从其他海洋产业观察,中国的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渔业与捕捞养殖、海洋勘探与工程、海洋能源、海洋矿产、海洋化工与制盐以及海水利用等,均在世界上颇具规模。2013年中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高达54313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基本接近当今美、欧、日等世界海洋强国的水准。更重要的是,党的十八确立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绿色海洋观”的创建,必须符合这一国家战略的取向。

其二,“绿色海洋观”还应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导向。从逻辑关系看,“绿色海洋观”无论在内涵还是表征上,都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海洋活动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创建模式。任何一种科学观念,都必须做到内涵与外延、内容与形态的统一与协调。“绿色海洋观”决非凭空而来,而是根据新时期需求,有机整合人类海洋观的合理成分,并加以创新发展而来的。这里有三层意思:

一是历史延承。无古不成今,“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⑤“绿色海洋观”也必须建筑于传承优秀中华文明、特别是优秀中华海洋文明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⑥

二是开放交融。“绿色海洋观”应该是国内外海洋观相互开放与交融的产物。海明威有一句名言:“没有人可以像孤岛一样存在。”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一种民族的观念可以完全独立于其他民族的观念而存在,海洋观就更是如此。因此,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应该是“绿色海洋观”的重要取向。

三是时代创新。古人说得好:“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⑦海洋观的运动,也应是一个随着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外交诸因素变化而与时俱进的过程。历史上的农业时代、商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应各有与其相适应的海洋观。“绿色海洋观”应该而且也必须是最新颖、最前沿的海洋观。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郑韶武]
标签: 海洋   理论   绿色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