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绿色海洋观
综上所论,根据创建的宗旨、思路与历史基础,可以对“绿色海洋观”定义如下:“绿色海洋观”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时代背景下,以海洋与陆地的辩证关系为视角,去认识、利用、开发与管控海洋的主观思维集群。这一新海洋观,跳出了“黄色海洋观”与“蓝色海洋观”的历史局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两者合理的内核诉求与表现形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海洋观念,体现了历史传承与理论创新。
认识海洋的特征。浩瀚的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风雨的故乡,环境的衡器,交往的通道,竞合的平台,共同的家园和未来的希望。联合国在2001年5月通过的缔约国大会文件宣示,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目前世界人口以每35年成倍增加的速度,陆地的承载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海洋必将成为人类生存、繁衍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要创新确立“绿色海洋观”,必须全面、深刻认识海洋的地理特点、历史风貌与时代功能,将中国及世界的命运与海洋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使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开发与管控在广度和深度上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虽然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但是海陆兼备不等于海陆均等。中国当然应当注重大陆强国的建设,而且历史上也是这么一路走来的,但从历史教训与未来发展而言,必须更注重海洋强国的建设,确立海陆统筹、以海为主的国家大战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建设海洋强国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要“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应该看到,随着中国与陆疆周边国家在领土与主权问题上的基本厘清与妥善解决,今后中国的主要战略挑战与难题将均来自海洋,对此必须有清醒和足够的认识。从世界史上看,追求同时建设大陆强国与海洋强国的国家几无成功先例,德、法、俄的历史均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与中国一样具有广阔陆域的美国,从马汉时代提出放弃“大陆政策”以来,其国家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始终是海洋国家。这是因为海洋是连结大陆的平台,又是区割大陆的屏障,这里的转换关键就是海洋控制。里根总统曾明确宣示:“美国应该是一个海洋强国,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洋进口极为重要的物资。我们与其他各大陆间的贸易,有90%以上是用船运输的。能否自由使用海洋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的大事。”31 美国是这样认识海洋的,我们中国也应作如是观,因为任何一个大陆强国都可能受到来自海洋的制约,而任何一个海洋强国都可能取得对大陆的控制。
利用海洋的特征。在“绿色海洋观”规范下,中国在利用海洋上应进入全方位、立体式、多梯度的新阶段,使海洋经济在全国GDP中的比重达到和超过20%。一是要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的进出双向运动中,进一步加强海洋作为组织全球生产、物流配送和市场交易的战略作用,着力推进资源配置全球化、金融运作国际化、商品生产跨国化、物流交通便捷化、市场竞合一体化。必须看到,任何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海洋,即使在地理上与海洋绝缘的内陆国家也概莫能外。二是全方位、立体式展开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举凡海洋的生物资源、化学资源、立体资源、动力资源、矿物资源、基因资源、海底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以及调节天气与环保资源等,均应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应用基础。三是创新应用海洋对于中华民族生存、生产与生活方式支撑、保障和发展的功能。诸如在海洋上直接组织各类生产与贸易活动,开展海洋、海空与海底旅游等活动,实现多维度的“以海为生”、“以海为居”、“以海为乐”的海洋生活方式。
开发海洋的特征。海洋开发是海洋应用的前提。应用可能是利用现成或客观的条件,但开发必须是主动的发现、探索与开拓行为。因此,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让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归纳起来,海洋开发应体现如下特征:
一是以高新科技开发海洋。正如一艘现代化航空母舰相当于一座汇集各类科技能力与成果的现代化城市一样,海洋开发需要研发和采取最新的科学技术与成果。诸如遥感测绘、卫星通导、納米微观、3D打印、声纳光谱、提炼栽培、通讯光纤、医药食品、海水淡化、能源创新、海底开采、海洋修护、生物模拟、多维航行、智能自控等,都是开发海洋的利器。在海上交通上,要打通包括南北极与新海峡在内的所有航路,并尽可能构造海陆空一体化的安全与便捷的贸易通道;在资源开发上,要从海洋上空、表层、中层与海底等各个维度,立体拓辟对人类有用的理化成分与潜能,并尽可能开发海洋新航路、新能源、新食源、新药源、新矿源等。
二是共同开发海洋。这里有几层意思:开发海洋的各类资源与功能,具有极大的广度、深度与难度,单凭一国之力恐有所不逮,需要在资本、人员、技术与管理等生产要素上开展国际合作;对于主权属我,但尚存领土争议的海洋区域,可以暂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做法,通过政府间协议,共同开发和妥善分配相关自然资源,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为最终解决主权问题创造条件。
三是依法开发海洋。海洋开发涉及主权方、相关方或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必须依法开发。这里有几层意思:首先,对于国家领海的开发,必须贯彻主权在我之原则,开发的程序、方式、技术与利益享有等,均应由我说了算,外人无权置喙。其次,对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开发,应依法实行“国土化”管辖,并商海洋相邻的国家,在尊重历史和国际法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的海洋管辖界限,进行相应的海洋开发活动。再者,对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中国应依法参与,与其他国家平等开发,为本国和全人类谋取利益。
四是开发与环保并重。海洋是人类共同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因此,在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必须善待海洋生态,高度注重海洋的环境保护问题,“让海洋永远成为人类可以依赖、可以栖息、可以耕耘的美好家园”。32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海洋环保是一个内外相关的大系统,必须注意海洋与海洋、海洋与陆地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建立起海洋环保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级的协调观念,防止粗放型、破坏型、污染型的非经济性海洋资源开发,形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环境、运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管控海洋的特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有1.09亿平方公里划归沿海国家管辖的近海“国土”,有2.5亿多平方公里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是世界各国利用的“公土”。因此,对海洋的管控涉及到各国的主权与领土利益,也涉及到国际间的竞争、合作与协调。鉴于此,中国的现代“绿色海洋观”在管控海洋上应体现如下特征:
一是秉持和平、和谐、和睦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管控海洋。既要坚决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又要着力防止海洋绥靖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33 因此,要坚决维护我国的海洋主权与领土完整,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当事方的直接谈判与协商机制,以和平友好、公平合理的方式,妥善处理和解决海洋争端与冲突,营造睦邻友好与安全和谐的海洋环境。中国在历史上从来就是一个主张“天下为公”、“四海一家”、“和为贵”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处于和平发展进程中的海洋大国,即令将来成为海洋强国之一,也必定是一个强而不霸的国家,因此,在所有的管控海洋活动中,应强调和平友好,合作共赢,公平合理,合乎正义。
二是建设一支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商船队。海运是确保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战略性生产业。马汉在海权论中给海运以极重要的评价,他说,由于“海运在距离及运量方面有着陆运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海运也比较方便,所以海运就成为最主要的商业交通媒介”;“海运通过保证自身利益或扰乱对手,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活力”。34 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支无远弗届的强大的商船队,确保我国90%以上战略物资与外贸集装箱的海运的正常与安全;同时,要认真反思历史上对民间长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教训,援引和借鉴世界海洋强国的成例与经验,调整国有资本对航运产业的垄断政策,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大力扶持与推进大型航运企业的民营化,充分调动全民的海洋航运积极性与创造力。
三是打造一支以确保近海防御和远洋权益为宗旨,以航母和潜艇为核心平台的深蓝色海军。海军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核心力量。从中国近代史看,清王朝水师在两次鸦片战争与甲午战争中的败北,是中国沦为海洋弱国的重要因素。“凡地球近海之邦,苟非海军强盛,万无立国之理”。35 因此,现代中国要建成世界海洋强国,必须有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强大海上武装力量,以有效地威慑与击退任何窥涎我海洋国土与海洋权益的入侵与骚扰之敌,切实保护我国各类海上运输、维和、反恐、撤侨活动与全球海上交通线的顺畅与安全。同时,应该在与相关国家友好协商与精诚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若干能支持远洋交通、物流与后勤补给的操作基地,架构全球性海上活动顺畅安全的网络体系。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上有关海洋活动的法律、政策、规则、标准与惯例的规范性体系的建设,积极参与各类海洋活动相关国际机构与论坛,建立国际性海洋事务协调协作体制,切实增强我国在各类海洋活动中的话语权、先导权、决策权,以强大的海洋软实力与巧实力,有效维护我国近海与远洋的海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