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绽放(4)

发展文化产业。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成熟的文化产业条件。一种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愿意倾听、接受和喜欢,需要发达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在产业化的生产过程中,文化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受众的视野,世界上的人们可以借助这些商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全球各个国家都在竞相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的形势下,文化被消费的过程充满了残酷的竞争。在数量上,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产品很少,通常就难以形成大范围的影响,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同。在质量上,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产品相对于与之竞争的文化产品来说不能捕获人的眼球与关注,往往就没有市场。因此,在文化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大的情况下,民族文化要在众多文化产品当中脱颖而出走向世界,实则并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要在当前的世界文化产品的“结构”中赢得竞争。众所周知,中国的文化产业还不成熟,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欠缺文化市场化的经验。中国的文化产业不能脱离了“文化结构”自顾自地发展,而要研究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的特征,分析其文化生产的方式、制度、机理,探寻超越之途径,从而才可能在文化竞争的复杂格局中夺得发展的先机。未来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衡量比较,文化产业将会是一个关键环节,如美国自2000年以后的第一大出口产业始终是文化产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目前仍然是全球经济力量最为强盛的国度,每年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输送大量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如美国好莱坞每年拍摄大量的电影将其文化输送至全球各个角落。美国文化产业的发达之处不仅表现在产品的“量”上,还表现在“质”上。同样是歌颂爱情,国产电影就缺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就说明了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会影响民族文化是否能够走向全世界,能走多远。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民族文化的创新需要立足于文化产业的市场规律,思考民族文化如何才能吸引全球受众的眼球,原封不动地输出“孔子语录”必定会事倍功半。据“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将关闭欧洲孔子学院,该学院是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的时代化、世界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德国的“歌德学院”、英国的“文化协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提供了文化产业化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当代,文化已然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民族事业。实现中国文化的当代绚丽绽放需要将中国文化放置于社会有机体的整体关照中,处理协调好经济与文化、文化守护与文化创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紧张张力,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全球文明,保护民族文化”,文化的互联互通才能彰显出其当代重要价值。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2AZD004;同时是北京化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马克思消费理论的时代阐释”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ZY1421)

注释

1、邹广文:《论文化的普遍价值与个性发展》,《清华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梁实秋:《自信力与夸大狂》,《文化建设月刊》,第1卷第10期。

3、《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6页。

4、邹广文:《当代文化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16页。

5、乐黛云:《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多元化》,《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传统文化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