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探讨

——发展和治理两大逻辑如何统筹兼顾

【摘要】造成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基本原因除了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外,目标管理缺失、弱化所导致的不作为也不可忽视。过去的GDP中心主义的政绩考核方式有其问题,但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不要GDP目标,而应形成更多维的考核。抛开深化改革治理等带来的红利不论,从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基本面看,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不会大幅下滑。中国还需借重GDP目标的牵引和参照作用,但应秉持“区间管理,中线把握”原则,缩窄负产出缺口。中国经济增速问题的背后是发展方式转变和制度体制转型的难题,要正确理解和兼顾发展的逻辑与治理的逻辑,及其之间的内在关联和辩证关系。

【关键词】创新驱动  全要素生产率  区间管理  中线把握  国家治理

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延续了前两年的增长下滑态势,且跌幅又有所拉大,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低,也是自2010年以来连续18个季度的增长减速,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没有过的。从月度指数上看更不容乐观,上年四季度GDP增速为7.3%。并且,全国20多个省份的增速未达预期,其中落差最大的竟达4%,使得本来完全可实现的7.5%的预期增长目标没有达到。更严重的是,经济走势还在下滑,通缩预期大幅上升。今年1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7,仍处于枯荣线以下,这预示一季度经济将比去年四季度差,PPI连续34个月为负,加上资本外流和最近制造业倒闭潮加剧,GDP趋势增长率应已下行至7.1%附近,逼近7%政策底线。如继续下降,将会导致包括就业困难、收入下降、资金外流、金融安全(大量坏账)、预期恶化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稳定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颓势,拉大了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的差距?这种持续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迅速下滑真的是潜在增长率放缓造成的新常态下的态势吗?这里所谓潜在增长率指的是资源基本达到有效配置这一理想状态下的增长率(即生产因素充分发挥作用,现代市场制度建设基本到位)。现有一些量化实证分析认为,至2020年中国潜在增长率仍会在8%以上,因此,认为目前盛行的潜在增长率明显放缓是新常态未免夸大其词。①这个数字也许有些高估,但其论证方法是量化的、严肃的。

为此,本文将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当前中国实际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周期性的,结构性的,还是其他?如何缩小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之间的负产出缺口(包括其合理区间的界定)?下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治理、促进发展究竟往何处去?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因为一旦发生方向上、认识上的误区,会造成大的政策或改革失误,包括人为地造成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这必将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和改革大局。中国仍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以便为结构性改革和驱动方式的改变赢得时间、提供空间。为此,本文秉承着标本兼治的原则,不仅仅只是对当前经济下滑给出短期对策建议,更重要的是对长期治理的根本性制度建设给出我们的看法。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增速   区间   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