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奠基与变革(7)

兼论钱伯海教授的重要理论创新

先生提出:“社会主义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原理,迫切需要建立一门以国民经济为整体,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起来,既研究国民经济运动质的规律性,又研究其量的规定性的综合性学科,这就是国民经济学。”18先生认为,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是这个整体的细胞,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结合,研究企业运行规律。

《国民经济学》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阐明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运用经济杠杆管理与调控国民经济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宋涛、谷书堂和李成瑞分别在《人民日报》19、《经济研究》20、《经济学家》21和《中国经济问题》22上发表书评,高度评价这部著作。

1995年前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研究生专业目录修订,大力压缩原来偏多的专业设置。先生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的成员提交了一份书面材料,提出建设性建议:针对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而管理学已经独立成为与经济学科平行的大门类学科,要把原目录中的“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和“投资经济学”等合并为“国民经济学”。这个建议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采纳,“国民经济学”被确定为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从而实现了对经济学科的优化重组,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先生提出的关于创立《国民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的观点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英明论断:“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23

构建供需平衡经济学,丰富宏观经济调控理论。1997年,先生将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研究成果——《社会总供需平衡及其调控机制的系统研究》出版,成为新学科著作——《供需平衡经济学》24。这部著作旨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提供理论支撑。在这部新著中,先生确立了供需平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论证了它与有关经济、统计诸学科的关系。先生认为,物质不灭,能源守恒,这是大自然法则,人们只能服从,按照规律办事。生产部门从事生产,制造产品,绝不是创造产品,只是组织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物质的内在成分和外观形态,形成新的产品和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改变是对原物质的否定,对原物质的消耗,因而生产过程本身就是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过程。生产产生供给,消耗形成需求,要求供给与需求取得平衡。因此,从供需平衡的基本要求来看,是要人们尊重大自然法则,树立资源有限性的观点,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注重资源平衡、生态平衡,源远流长,保证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诸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价值和使用价值相伴随、相转化,投入产出,或买或卖,形成无以计数的供给和需求,使得供需平衡的内容极大地复杂化。因此,对供需平衡的内容进行考察,必须和社会再生产相结合,从不同再生产环节加以研究和探索。

上一页 1... 56789...11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国民经济   核算   变革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