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已经不是靠短期的“微刺激”措施、不是靠简单的放松政策、不是靠一个个零碎地推出一些项目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更高层面,也就是从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层面来解决,寻找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具长远意义。
◆为了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更好地实施三大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增速适度回升,一定要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稳中求进,二是坚持以改革推进。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在中国GDP季度增长率连续19个季度回落之后,2015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2016—2020年的“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围绕着这些广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他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有望触底;2016—2020年,经济增速有望止跌企稳,并适度回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五处提到“经济下行压力”,首次提出“顶住”下行压力
人民论坛:作为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的知名学者,您觉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方面,传递出了哪些新信息呢?
刘树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5处提到“经济下行压力”;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有2处提到“经济下行压力”。从2处到5处,不仅仅是表面上数量的增加,更体现出中央政府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决心和政策导向。我们可以具体比较一下: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1处,在报告一开头讲过去一年的国内外形势时,提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第2处,在做当年工作总体部署时,提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1处,在报告一开头讲过去一年的国内外形势时,提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与去年相比,加了“持续”二字,表明形势复杂严峻的程度。第2处,在讲过去一年的宏观调控时,提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第3处,在讲过去一年的改革开放时,提出“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第4处,在讲今年国内外形势时,提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第5处,在做今年工作总体部署时,提出“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这是首次提出“顶住”下行压力问题。
人民论坛:那您认为中央政府如何才能“顶住”下行压力?
刘树成:我觉得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向上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因为市场机制要发挥活力,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条件。这包括:一,政策环境:政府放松对企业的微观管制,如简政放权,放松市场准入条件,税收优惠等;二,资金环境:适度宽松的信贷条件;三,法律环境:保护市场正常运行,如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保护知识产权等;四,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经济波动处于上行通道,市场预期看好,有赢利前景等。
一般来说,在经济增长回落期,社会需求低迷,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市场预期和赢利前景不看好。如果市场预期悲观,赢利前景迷茫,企业就没有信心去投资和扩大生产,银行就没有信心去放贷,居民就没有信心去消费。这样,市场机制的活力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活力的政策措施,今后还会继续出台这方面的政策措施。但要使这些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作用,要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还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向上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摆脱年年打“下限保卫战”的被动局面,寻找对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
人民论坛:近三年来,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政府连续推出了“微刺激”措施。对于“微刺激”措施的效果,您如何评价?
刘树成:应该来说,宏观调控的“微刺激”措施起到了“保下限”的作用。但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一再对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造成冲击,每年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圈,即“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弹——再下滑”的循环圈。大体上说,每年年初,经济增速下滑;然后,采取“微刺激”措施,经济增速小幅反弹;下半年或下一年初,经济增速又继续下滑。
这样,宏观调控年年要打“下限保卫战”,而“微刺激”措施的效力越来越差,守下限越来越被动。加之经济增速下滑具有惯性,如果没有抵挡下滑的足够力量,或者一旦国内外经济环境有个“风吹草动”,即出现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经济运行随时就可能滑出下限。显然,要摆脱上述循环圈,摆脱年年打“下限保卫战”的被动局面,防止经济增速下行,已经不是靠短期的“微刺激”措施、不是靠简单的放松政策、不是靠一个个零碎地推出一些项目就能解决的。也就是说,已经不是在短期宏观调控层面所能解决的。同时,也不是纯粹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所能解决的,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和下滑惯性。
人民论坛:如何才能摆脱年年打“下限保卫战”的被动局面,防止经济增速下行?
刘树成:这就需要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更高层面,也就是从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层面来解决,寻找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这就要求从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精心谋划和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寻求我国经济发展在资源配置的空间格局上具有战略性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构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棋局,释放出需求面和供给面的巨大潜力。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可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
人民论坛: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展开治国理政大布局的过程中,不停地探索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并形成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您能介绍一下这三个国家战略的探索时间表吗?
刘树成:这一探索的主要时间表如下: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在2013年11月纳入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2014年3月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专门研究“一带一路”规划问题。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2014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紧接着,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建设长江经济带问题。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指导意见》。
到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这一任务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三大国家战略正式形成。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
三大国家战略的形成,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情况下,根据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国经济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作用的力量。
人民论坛:这三个国家战略对于推动经济的中长期稳定增长的巨大作用何在?
刘树成: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国内东、中、西部区域之间的合纵连横,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结构的大调整,以点带线,由线到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城市群;能够促进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的互联互通,形成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能释放出提升投资的巨大潜力,而且能释放出扩大消费的巨大潜力,使消费在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使投资更好地发挥关键作用。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能释放出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而且能释放出拓展外需的巨大潜力,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经济增长。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能释放出需求面的巨大潜力,而且能释放出供给面的巨大潜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升级。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具长远意义。
2015年,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会有良好开局。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仍会继续有所回落,但经济增速的回落有望触底,即有望完成阶段性探底过程。2016—2020年,以三大国家战略为引擎所释放出的新动力,加之“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与实施,将会积蓄起经济增长向上的推动力量,有望使经济增速止跌企稳,并适度回升。
积蓄和释放持久的、向上的推动力量,使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有升有落
人民论坛:“新常态”是当下各方热议的一个经济热词,您如何解读“经济新常态”?
刘树成: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使经济增速一路下行,也不是说要重回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状态;而是说要遵循经济波动客观规律,使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有升有落,正常波动,健康地推进。
有人说,要利用经济下行的“倒逼机制”使企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技术创新。实际上,“倒逼”的压力是在经济下行阶段产生的,也就是说,“倒逼”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经济增速下行时暴露出来的,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则要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就是说,“倒逼机制”的最终实现则是在经济上行阶段。因为在宏观经济回升的大环境中,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企业利润增速提高,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价格尚处于低位,信贷条件相对宽松,市场前景看好,市场信心恢复,这就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有利于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技术创新。
经济学家熊彼特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和分析:经济发展过程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是“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二者一起形成被称为经济周期的过程。他具体把周期分为4个阶段,即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的上升周期是实现创新、创造新结构的过程;衰退和萧条的下降周期是对创新的消化、清理、调整和吸收的过程,即破坏旧结构的过程。
由此,我们应该主动利用经济波动规律,以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为引擎,不断地创造新结构,这包括新的区域结构、新的城乡结构、新的城市结构、新的需求结构、新的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等,积蓄和释放持久的、向上的推动力量,促进经济增速适度回升,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改革推进
人民论坛: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施三大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增速适度回升,您有着怎样的政策建议?
刘树成:我认为,一定要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稳中求进,二是坚持以改革推进。
其一,坚持稳中求进,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要牢记“四个不能”: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哄而起,不能盲目追求速度,不能低水平竞争。要搞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规划,落实好具体的实施方案、关键的标志性工程、相应的民生改善项目。要把年度、季度宏观调控措施,与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紧密结合。要确定好三大国家战略到2020年及其后实施的时间表、路线图,并将它们具体化和精细化地逐一分解,分解为当前各年度、各季度可操作和可检查的措施,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地实施。要明确,新一轮经济回升不是简单地把经济速度搞上去,而是要实现尊重经济规律、不导致大起大落的健康回升,实现没有水分、实实在在的回升,实现没有高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回升。在经济适度回升中,继续化解原来高速增长所遗留下来的问题,防范各种风险。
其二,坚持以改革推进,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三大国家战略实施中,政府作用除了体现在搞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和落实规划之外,还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推进整个工作和破解其中的困难。这涉及到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包括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
责编/潘丽莉 美编/于珊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