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的数量不断攀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截至2014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达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据估计,未来中国还将有几亿人要进入城市工作生活,城市治理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城市系统的运行管理越来越复杂,对城市治理的要求亦越来越高。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安全、宜居,其根本的出路在于良好的城市治理。但当前我国城市仍处在粗放型发展阶段,城市治理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足够的重视,各种城市问题频繁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城市治理的问题及成因,厘清城市治理的思路,促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当前中国城市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所谓“城市治理”,是指在城市党委、政府的主导下,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城市市民等主体依照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则共同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委、政府的领导是否到位,政府部门的服务管理是否完善,专业机构的资质、数量和服务水平是否满足需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城市市民等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城市治理的法律法规是否完善等等,都会影响甚至制约城市治理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总体上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的城市治理水平相比,我国城市治理的格局仍未完全形成,城市治理成效仍然偏低,城市治理领域依然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
党委、政府对城市治理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无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象。但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城市的党委、政府在单方面追求GDP增长的传统政绩观的促使下,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比较重视,对城市的管理服务特别是城市治理的战略性地位重视不够,对其研究、设计、决策、指导、投入和监督也不够。“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市治理格局尚未完善,导致城市各类问题和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城市化质量的提升。
政府部门的服务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传统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制约下,大多数城市政府部门的服务管理难以及时应对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形势,尤其体现在城乡结合部的管理滞后和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上。城市各级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政投入、工作方式等基本沿袭以往按照本地户籍人口的一定比例配置的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对服务管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城市政府普遍存在着部门设置不匹配、人员编制不完善,财政投入不合理、服务管理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这些与广大市民及社会各界快速增长的服务管理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公共服务不够细致,服务标准偏低,管理工作不太到位,对社会和行业的监管存在着一些漏洞和空白,服务管理资源局部过密和局部匮乏等现象并存,资源重复浪费和资源极度缺乏同时出现。城市服务管理工作明显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导致一些市民对政府部门存在着“用不上、用不着、没有用”等看法,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广大市民对政府部门的认同感和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