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治理方式往往体现着城市的地域文化,蕴涵着城市的人文精神,反映着城市的生活方式。“我们”是杭州基于自身特色和发展实践提出的城市治理理念。多年来,社会各界有序地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党政界、知识界、行业界、媒体界、社会组织界多界联动、共同治理,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我们”协同(复合)治理的发展之路。
“我们”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
“我们”是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融合的主体重建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个人、家族、社会、国家融合的“家国”“我们”;道家倡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一种人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天人”“我们”;佛家倡导的“平等性智”,是一种以平等心对待众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因缘”“我们”。 “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成“集中力量办大事”“舍小家顾大家”等集体主义优良传统。因此,“我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断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文化根底。改革开放以后,去行政化、去组织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唤起了一种新的、以“我”为核心的力量。但是“我”的过度强调,又容易造成社会碎片化和价值解构化。所以今天社会建设的核心命题,就是如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融合,重建既注重表现个性与自我、又注重发展群体与社会的“我们”共同体。这不仅是一种社会重建,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建。
“我们”是一种有机地关联个人、群体和社会的治理方式
随着当代社会市场化、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呈现出人口大流动、利益大分化、生活方式与价值多样化的特征。个体与组织和社会的关联弱化使城市治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果在治理中不能形成有机整合,就会加剧各种不可预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我们”共同体是一种有机地关联个人、群体和社会的治理方式,努力在共同参与和互动运行中实现个体创造性的发挥、组织的创新发展和社会的动态稳定。它是一种“主体”的复合,让社会运行中的多个方面、多种类型的主体(包括个体),互相嵌入、彼此支撑,形成主动的关联。它也是一种运行的“互动”,使治理成为城市各方参与、彼此协同的过程,其中既有统一规范的行为和秩序,更展现出社会活动的创造性、多样性,体现了社会活力与生命力,从而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发生。
“我们”是一种基于日常生活与情感交往的价值构建
城市治理的核心是价值构建,建立根植于市民内心的价值认同。这种价值构建既要有城市宏大的发展愿景,又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我们”作为一种各方共同参与和日常交往的平台,本质上是在缔造一种城市中个人、群体和社会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不同职业人群和角色反差较大的人群甚至利益相互冲突的人群,通过具体的活动或项目关联打破界别,协商合作。价值构建和传播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我们”共同体,深入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和行业。这种构建是以“情感”为核心的,通过一个个“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形成的情感共鸣,逐渐增强彼此间的价值认同;这种构建是以“感性化”和“艺术化”的方式,通过“我”在场的讨论和参与,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价值认同成为市民自己的内心自觉;这种构建还是符合社会生活审美特征和个人情趣爱好的,例如以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作为载体的价值构建。
“我们”是一种生态、有机、内生和创意的新型产业生态
当代产业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多元融合的生态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从城市商业综合体到社区生活综合体,无不体现出这种特点和趋势。因此,城市在构建整体创业环境时,不仅要重视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更重要的是推动以多方参与为动力、以特色文化渗入为导向的产业组织形式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是一种探索把知识、科技、艺术和政策等元素,通过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参与复合,整合到一个共同平台上的组织形式创新。通过整合,实现企业、行业和产业发展需要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把文化、科技、个人意趣品味的元素进行有效地嫁接,形成一种基于产品或品牌的新的生活方式和内涵,形成一种能够体现“我”的存在感的文化品位,这些将引导并决定经济运作的模式、经营机制和创意内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