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互联互通战略与中国国家安全

——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互联互通

【摘要】互联互通不仅仅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盟各国人民交流,还应该包括制度上的互联互通。这一概念本身就隐含着深深的地缘政治色彩。东南亚国家地处南海周边,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地缘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东南亚在历史上就是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地。当前,东盟国家正在建设RORO航运通道,印度也打算利用“湄公河—印度经济走廊”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对于我国而言,海上航道安全面临战略性挑战。首先,海洋地缘环境复杂,我国海上通道安全出路受制于周边国家;其次,美国主导下的海洋秩序继续约束中国行动;再次,我国的海上通道安全面临海上非传统威胁。

【关键词】地缘政治  互联互通  东盟  国家安全  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互联互通(Connectivity)这一词汇,最早见于东盟国家制订的一项战略规划。①有人认为,互联互通的本意在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东南亚经济增长所必需的硬件,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②显然,这种解读是不完整的,互联互通还应该包括制度上的互联互通,这一概念本身就隐含着深深的地缘政治色彩。在地理上相近的一些国家在制度上推进的互联互通建设演变成紧密的区域机制之后,这个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将会怎样?美国图谋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掌握南海自由航行的主导权,对中国意味着怎样的地缘政治前景?本文试图从地缘政治视角分析互联互通及其对中国安全的影响。

互联互通产生背景及东南亚区域的地缘政治特点

东南亚国家以及它们同域外国家的互联互通硬件项目大致有六类,即能源输送管道、因特网络、铁路公路、港口设施、电力输送、跨海桥梁等。这些硬件项目都要通过陆路和海路载体来实现。东南亚国家地处南海周边,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地缘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现有的陆地互联互通项目基本上同公路网、铁路线、油气管相关,海上互联互通项目大多同海上航运通道、港口建设相关,甚至还有跨海的项目,如湄公河—印度经济走廊。对地区和中国地缘安全影响最大的是能源输送管道、海上通道安全,尤其是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纷纷介入东南亚,这是引发地缘政治和风险研究的缘由。

从地理布局上看,东南亚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路径同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通道有相互重叠的地方。古代经过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有两大通道:一是从川南经云南腾冲、抵缅甸后进入印度洋沿岸的海上贸易路线,这段丝路也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以区别于传统上由西安出发的西北“丝绸之路”;二是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分多路经过南海周边航道,形成以东南亚地区为中枢的海上丝绸之路,然后连接马六甲海峡以外的印度洋沿岸各国,直抵阿拉伯及非洲国家。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国家安全   中国   战略   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