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财富观引导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路径
发展经济和促进财富增长仍然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但是人们不能仅仅从物质层面来追求财富,还要在精神世界里寻找财富增进的路径。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生产,而且要重视财富的公平分配与有效利用。同时我们还必须具有全球性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高度关注财富形式的变化。
确立新的国家和社会财富衡量的尺度
如何对一国的财富合理准确地进行度量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价值判断。GDP并不是唯一的度量国家财富的尺度,2013年世界银行发表的《变化中的国家财富——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量》报告,从资本产出、自然资本和无形资本三个方面来衡量一国综合财富,即一国所拥有的财富是指其所拥有的资本产出、自然资本和无形资产的总和。在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过程中,可从这三个方面来确立新的国家和社会财富衡量尺度。
1.产出资本尺度。产出资本是指一国中由人类生产生活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总和,包括各种建筑物、基础设施以及机器设备等。产出资本是有形资产,但不是有形资产的全部。产出资本的核算可以采用永续盘存法来估计机器设备、建筑物等资本存量。
2.自然资本尺度。自然资本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包括农业用地、保护区、森林、矿产和地下资源等。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本是国家财富的基石。在我国一些地区,农业用地是自然资本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最高可以在自然资本中占到80%。自然财富可以作为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自然资本经常采取折现法进行估算。
3.无形资产尺度。无形资产被视作剩余价值来衡量,是总财富与产出资本和自然资本之间的差额,隐含对人力、社会及制度资本的衡量结果,也包括对经济高效运转起促进作用的法制和管理等因素。其中,人力资本包括未经训练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是国家财富中最难计算的部分,但又是决定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几乎对于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国民财富中最重要的资本形式;社会资本是指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家庭和社会人员组织、机构生产的价值。当前,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财富的创造来自于无形资本中人力资本的增加、治理能力的改善以及技术的变革。
完善财富增值的获取渠道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活劳动是价值财富增值的唯一源泉,而交换不是价值财富增值的源泉。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财富增值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国家主体的劳动,二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换来实现增值。主体的劳动不但是本国价值增值的源泉,还是全人类价值增值的源泉。与其他国家的交换是通过本国的比较优势,利用相对价格的差异与他国进行交换,这种方式虽然不能使全人类的价值增值,但可以使交换本体实现财富增值。从交换功能来看,虽然不是价值增值的根源,但却是本体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交换过程中,它可以激励一国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在交换过程中取得相对优势的价格,从而获得其他主体的财富,实现财富增值。
这种交换行为能够从两个方面促进国家宏观经济增长:一方面,交换是生产准备得以完成的条件,也是保证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还是来自于主体劳动的价值增值的实现工具;另一方面,交换行为能够调动各类资源参与生产,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节约经济资源的角度提高了经济增长的效率。
形成以最小的成本实现财富转移的路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也积累了巨额的财富,然而民众的生活水平虽然也有所提高,但改革的红利尚未实现全民共享。在此层面上,如何实现财富的下移成为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在现今的情况下,财富转移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趋势,如财富聚集于某些既得利益集团,一些垄断部门利用其垄断地位把价格定在均衡价格之上,同时享受着极低的要素价格,尤其是在资源行业,如此等等。
为此,我们要通过制度的变革,以最小的成本进行财富转移,实现民富国强、藏富于民的目标,真正能够让民众充分享受国家发展和变革带来的福利。第一,完善社会分配体系,建立合理公正的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初次分配制度和再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公平。根据社会成员的贡献进行直接分配,改变现今我国众多劳动者的劳动收入过低、贡献与回报不成比例、财富难以积累的现状。第二,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产品。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是政府的职能之一,通过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一方面能够减少民众的相关支出,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民众抵御风险能力,增加财富的积累。第三,宏观经济政策上实行减税。减税是诸多国家富民的主要政策。对于企业而言,降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强企业的实力。对于民众而言,减税意味着降低所得税率和提高起征点要并行,以此减轻个人负担,增加民众收入。
(作者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和“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3JBGP014、HSSTP20140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段雨辰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