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我国已经进入新能源快速发展时期。到2012年12月末,全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2011年上升了11.22%,为3.13亿千瓦③。其中,水电、风电分别为24890万千瓦和6083万千瓦,比2011年各增长了6.8%和31.6%。太阳能发电同比提高了47.8%,为328万千瓦。2012年全国共消耗了9680亿千瓦时的新能源,比2011年增长了30.2%。光伏发电是2011年的两倍,装机容量有648万千瓦时。由此看出,我国的新能源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新能源分布广泛,品种和数量都非常多,获取也较为容易,这些有利因素为新能源的开发提供了优势。政府部门也将新能源的发展提上日程,例如,国家能源局在2012年发布了《可再生资源“十二五”规划》,预计2015年新能源会达到4.78亿吨标准煤的年利用量。
我国新能源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有丰富的农业废物资源可以在转化成生物质能后被使用。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资源。世界生物质能的年生产量是世界总能耗的十倍。我国农作物每年的秸秆产量大致在6亿吨,秸秆燃烧能产生相当于1.5亿吨的标煤的能量;再加上林木枝桠等其它一些资源,我国生物质能的资源潜力每年约在10亿吨标煤。我国的太阳能相当丰富,国土面积有三分之二都处在太阳能年辐射量6000MJ/m2的地区,日照时间超过了2000小时。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宁夏的辐射量和日照时间均为全国最高,在这些地区,使用太阳能发电极有可能。目前,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用太阳能发电解决了16万用户的用电问题,在能源提供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仍然有一些问题导致这些地区的太阳能未能被进一步使用。如市场引导不够,技术研发跟进不足,经济激励政策不足等。我国共有32.26亿千瓦的10米高度层的风能资源,能开发的有2.53亿千瓦。西北、东部及东南沿海和岛屿等地是风能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中,风能最丰富的在新疆、内蒙古、甘肃、黑龙江。利用风能资源,东部地区可以解决当地经济发展中能源紧缺的问题,西部和东北地区能促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热资源可用来发电的较少,全国可采取相当于33吨标煤的热量,主要是因为我国地热资源都是以中温为主,达不到高温发电的要求。
世界各国都将新能源作为低碳经济环境中新的增长点。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上台就推行绿色新政,大规模投入低碳领域,培育新能源产业,在其签署的《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就制定了新能源开发计划。作为新发展模式的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在后危机时期中的重要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实施低碳经济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以达到在新的世界格局中仍占据经济优势的目的。我国也将新能源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书中指出:人类工业革命是随着不断递进的技术经济而发展的,每次工业革命,“能源替代”都是其标志和内容,所以,工业发展史也是一部能源替代史。新能源商会会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河君在《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中表示,依托可再生能源形成的新能源体系,将终极替代化石能源,而不是阶级性替代。前两次工业革命,都是用一种化石能源替代另一种化石能源、木柴。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化石能源将被性质完全不同的新能源替代,以后也不会再有更新的能源来替代。
低碳经济下新能源的发展对策
我国政府自2009年11月26日宣布,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到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50%,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战略中,这表明,我国在全球能源紧缺、气温变暖的情况下,为应对环境恶化和气候变暖作出努力,也标志着中国自此走上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新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我国也将其作为能源战略的方向,对此,机遇和挑战并存。危机感、紧迫感促使我国加速开发新能源的力度,来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生态问题,甚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③。
其一,制定新能源的开发、投资计划。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制定新能源长期的科学发展规划,该规划要有很强的约束力,要对执行情况和效果随时跟进,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确保实现战略规划中的目标。其二,加强政府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新能源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其发展往往受到成本高、融资困难的阻碍,比如光伏发电、风电等成本高过传统能源很多,它非常倚重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而且,新能源项目在运行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新技术,如果资金不够,会威胁到新能源项目的生存,所以,银行适度放宽贷款,政府的扶持非常重要④。
一方面,政府可以建立用于新能源开发的专项基金,用作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企业常常难以承受市场的检验,政府要对这些领域进行重点投资,在项目达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成熟条件之后方可退出,政府只起领航的作用,之后让企业和市场在新能源行业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另一方面,新能源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可将其纳入公共预算资金的投入范围。尤其是在新能源开发的初期,企业融资能力较弱,商业化水平也不高,需要中央及政府对新能源开发的支持。例如,863计划、科技攻关都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经费支持,今后,要继续加大政策、资金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
新能源企业的初始成本也高昂,目前,全球的新能源开发主要还是靠政策支持,包括各种资金补贴。政府可联合银行信贷,提高贷款贴息,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的覆盖面,在期限方面也给予优惠⑤。新能源企业自身也需要进行技术突破,我国新能源技术与国际新能源技术差距还非常大,国家在保护新能源时,往往只能采用传统的措施,而无法使用技术壁垒。只有技术突破,新能源才能够对传统能源进行大规模甚至全部的替代,新能源企业才能稳固、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资源在国际上才会有竞争力。
(作者为吉林建筑大学副教授、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后,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陈兴中,孙丽丽,李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探析”,《商业视角》,2009年10月(下旬刊)。
②朱新春,吴兆雪:“低碳经济及其影响因素的多维度比较分析”,《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5期。
③杜涛:“低碳经济环境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地球》,2013年第8期。
④曹玉书,龙卓雅:“资源替代与可持续发展”,《浙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
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08年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
责编/于岩(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