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消费信贷规模扩大,品种日益趋于国际化,但消费信贷发展与壮大依旧受到种种问题的制约,最突出的就是未能建立适宜国情且行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文章从中国银行消费信贷的现状入手,阐述我国消费信贷管理存在的诸如消费信贷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更好地完善银行消费信贷管理体系。
【关键词】消费信贷 风险 风险管理 机制
【中图分类号】D4 【文献标识码】A
消费信贷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下的零售业务,对于个人金融市场而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时期进入大陆,因而具备着诱人的发展前景与极大的利润潜能,同时消费信贷还是确立起个人客户与银行之间稳定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在消费信贷市场占据优势,传统商业银行、新型区域银行乃至外资银行纷纷快速地拓展此项业务,甚至开始打法律的擦边球,使得个人信贷消费的风险逐步加剧。由于消费信贷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关系着银行今后是否健康持续经营,从长远上来讲,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发展。由此可见,规范银行消费信贷管理刻不容缓。
银行消费信贷及其风险概述
消费信贷的概念及种类。消费信贷是个人和家庭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求的信用贷款,具体是以个人信用和名下财产为支付能力的一个证明或依据,以未来的预期收入为基础,向银行申请,所取得的贷款,并一次或分期来偿还。信贷贷款对象主要是自然人,贷款目的主要用于购置房产、汽车、消费生活用品。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从长远上看趋于通货膨胀,因此适当的个人信贷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在金融分配层面为个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权益。消费贷款以个人消费的需求为前提条件,将个人当前收入以及未来期值收入预算作为约束条件,通过银行的货币保障,提前实现商品的消费。消费信贷发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首先在美国流行开来。受惠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井喷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市场短时期内诞生了数以百计的,面向工薪消费者的消费商品,而同一时期的普通人均收入则没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大量商家依托银行开办了购买商品的消费信贷业务,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并转化市场购买力,因此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市场中,大到别墅、汽车,小到时装、留声机均能通过信贷购买。过度的信贷消费一方面为日新月异的工业革命成果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另一方面则产生了极大的信贷风险,为经济大萧条埋下了伏笔。
消费信贷风险概念及类别。消费信贷风险广义上是指贷款收益的风险或波动,狭义上则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因受到内外条件制约,产生了空头的期指,使信贷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最终导致银行信贷价值乃至银行金融杠杆缩水的可能性。消费信贷风险主要包括:
信用风险。借款人信用风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风险。在消费信贷业务中信用风险主要体现为以下情况。一是同商业银行产生消费信贷业务关系的产业法人、个人借贷者、房贷者,可能存在恶意欺诈银行信用贷款的心理,在通过专业欺诈手段隐瞒相关信息后,银行做出错误的判断,很可能遭受极大的损失。二是借款人的收入期望被沽空,其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受到了质疑,借款人个人信用受到怀疑,且不能按时偿还银行借款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难以回流。历史上发生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正是信用风险危机爆发的真实写照,随着大量中小型银行无法按时收回贷款资金,各类大型银行收紧银根,维持市场运作的资金链瞬间断裂,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资不抵债,经济濒于破产。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银行业务人员操作不当,银行有的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忽视诉讼时效,导致银行失去胜诉权。2010年五月,美国华尔街的某位职员录入数据时,错将“百万”写成了“十亿”,结果造成股市大崩盘,堪称有史以来单日内最大跌幅。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受市场外部环境变化,由此给银行带来的财务方面的损失。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地区风险,从而增加消费者还贷风险。2014年,全球原油供应供过于求,导致原油价格暴跌,极大地打击了诸如俄罗斯、委内瑞拉等较为依靠原油出口的经济体。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在我国还是占很大比重的,因为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对于经济的干涉十分有力。而与消费信贷业务关系较为紧密的一些行业,诸如地产、汽车、保险、金融等,受政策性影响非常大,例如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保险行业、家电行业等受宏观调控时,影响巨大。
消费信贷风险的特征。第一,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较多。消费信贷的资金还款来源主要为消费者的可预期收入,如工资、奖金、股票分红等等,这些收入在预期内算作能够保证的,然而实际上都会受到宏观经济和客户个人条件的双重影响。如国家对房贷利率进行调整,则会影响客户还款能力。宏观形势或借款人本身的情况发生的变化越大,那么造成的风险程度也就越大。
第二,长期潜在性。由于中国的借贷消费集中于购置房产,而住房贷款的还款时期相当漫长,最长期限可能达到20~30年。因此银行要承受的未知风险较大,对于银行而言,受到信息条件的制约,不可能预测到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自然也就无法精确估算未来个人还款能力。
第三,顶层设计的制约造成银行在消费信贷风险的控制层面能力偏弱。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银行需要审查个人的信用记录、还款能力等,如果要求个人提供抵押物,银行还需对抵押物进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承担抵押物贬值的风险。
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现状
消费信贷余额快速增长。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拓展,总体消费贷款逐年增加,消费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值获得极大增加。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信息;在2005~2010年这短短的6年间,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平均水平以每年不到30%的速度疯狂地增长着,这一数据令所有的金融工作者为之惊叹,这说明,预计约7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市场将在未来五年以年均25%的速度不断地发展,并在将来五年突破20亿元人民币。
消费信贷品种日趋丰富。根据《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信用卡累计发卡3.91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8.03%,增速加快2.03个百分点。全国人均拥有银行卡3.11张,较上年末增长17.80%,其中,信用卡人均拥有0.29张,较上年末增长16.00%,同时带来了授信额和透支余额的增加。截至2013年末,信用卡授信总额为4.57万亿元,同比增长31.17%;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为1.84万亿元,同比增长61.80%;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1.17万元,授信使用率达40.29%,较上年末增加7.63个百分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信贷的品种也在日趋丰富。
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正规化。对于中国而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时间方面还有着不小差距,在业务拓展的初期,国内银行依据老旧经验,往往只注重规模,忽视了对信贷风险的管理。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者素质的日益提升,以及当前几次危机,这些引起了当局者以及金融管理者们的注意,他们开始普遍重视风险管理制度,对制度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
银行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外部方面的问题。第一,消费信贷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在现有的消费信贷制度体系中,存在着与其不相匹配的政策法规,如关于抵押物以何种价格、何种途径变现问题在现有担保法中并没有具备指导意义的规定。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条例并未颁布,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第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不完善。个人信用系统的进入可以有效地防止个人过度负债、不良贷款的发生,方便广大消费者借贷,促进银行业务稳定发展。但实践效率不是很理想,由于出台时间比较短,个人消费信贷信息不全面,存在着困难和问题,例如:港澳地区涉及不到。如果授信对象提供的是港澳通行证,或者是香港和澳门其特区身份证,则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不到借款人相关的信用信息。
第三,消费信贷供应体系单一僵化。消费信贷供应体系单一僵化主要体现在提供消费信贷机构比较单一。西方发达国家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比较多,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商家等。但是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较为落后,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受到了国家传统观念的制约,因此被大型银行所垄断,比较单一僵化。且各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没有多大差异,而且这类信贷供应体系可以说是垄断了消费信贷市场,不利于信贷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