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北省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传统民居建筑类型。调研通过梳理研究传统民居的成因、演变,探究其内在联系,并通过河北传统民居谱系的调研活动,提升当地居民对传统民居历史价值的认识,激发其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进一步提出传统民居保护策略与措施,寻找保护、传承、延续传统民居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传统民居 实地调研 地域文化 民居类型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调研背景与目标
背景。为保护传统民居、记录、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住建部下达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初步调查的通知》(建办村函[2013]740号)的通知,要求“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各省开展对传统民居的调查。本次调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全面地对传统民居类型进行系统调查、记录、整理,意义重大。
传统民居是我国璀璨丰富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地处华北中部,渤海之滨,自古被称为“燕赵大地”,是中华传统文化起源地之一。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河北传统民居在千百年与自然的不断协调中发展和完善起来,基于地域特点,形成了自身特色。受不同时代文化、地区传统、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广泛分布在河北省范围内的民居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河北省各地民居明显的差异性与地理气候条件、地方材料以及传统的构造技术是分不开的。
调研目标。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有:类型分布。依托前期的资料收集与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掌握的一手资料,明确民居的分布范围。建筑形制。对建筑尺度、建设选址、院落布局等因素进行观测登录,总结提炼民居类型特征。建造工艺。调研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建筑选材、建筑工艺等信息,记录传统民居建造技艺。建筑装饰。调研建筑中的瓦雕、木雕、砖雕等装饰性元素,研究其文化内涵。代表建筑。对传统民居类型中的代表性建筑进行重点调研,测绘记录其建筑数据,研究其历史文化渊源,分析记录民居类型显著特征。同时,需要对调研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北省传统民居的深层次研究,内容包括成因分析。结合收集到的资料,风俗文化、气候环境、地理特征等元素分析此类型民居的成因。类型比较与演变。与其他典型民居类型进行比较分析,提炼其民居类型显著特征,并通过历史、文化、地理特征的总结归纳,研究追寻此类民居的演变过程。
调研思路。此次调研以实地考察、专人访谈、表格调查、归纳总结、数字建模为主,以文献查阅为辅。文献调查: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检索各地区不同时期的传统民居资料,归纳总结各个建筑类型特征,继而初步分析得出河北省传统民居类型与分布。表格调查:通过搜集各地区民居资料,提取基本建筑形态特征,绘制侧重方面不同的调研表格,如传统民居建造技艺表格、传统民居建造工匠表格、传统民居建筑调查表等,归纳整理表格填写的内容,分析归类传统民居谱系类型。实地观察: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传统民居进行走访普查,查找保留较好的传统民居,并对其进行拍照、测绘、信息登录、卫星定位等,对传统民居的建造技艺进行调查记录。建筑测绘:对具有典型价值、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测绘,手绘其建筑平面、立面、测量记录传统民居精确数据。专人访谈:我们将很大部分时间放到同传统技术匠人、村支书、村民等的访谈上;走访当地规划局、建设局文物保护局等单位得到大量文献资料或保护资料。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找出河北传统民居在相同地域环境中建筑的共性特征,并讨论与周边区域其他传统民居类型的特征区别,分析各类型民居形成的原因和演变过程,总结各类型民居在特定地域和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所呈现的建筑形式。同时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的方法,进行一定数量的微观研究。即选择单个民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结构和形态特征;同时进行定性的宏观研究,将河北省传统民居类型置于全国传统民居类型之中进行比较研究。数字建模:根据实地测绘数据,绘制传统民居CAD平、立、剖及院落形态,并利用3D技术还原其中极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结合总结的营造技术特点,提出河北民居的提升改造策略。
调研内容与成果
调研内容。调研首先通过研究现有传统民居,挖掘其文化内涵,可以探知隐藏在传统民居背后的历史变迁、人文风俗,对理解民居自身特色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们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
调研成果。一是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河北传统民居调研工作组各小分队的队员们分赴奔赴河北省11市100余县区展开全面调查工作,对各市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传统民居进行走访普查,全组行程上万里。期间,组织专家研究、讨论十余次。采访各界人士215人,其中包括25名传统建筑工匠,记录传统民居建筑技术表格200余份,重点测绘传统民居代表建筑50余处。
二是通过对河北省传统民居的调查,工作组先提出民居谱系分类初稿,由河北省住建厅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各位专家都对谱系类型给出了重要的建议和指导,后又邀请全国范围内的民居专家进行论证与审定;经过反复的讨论,最后确定为19种河北省传统民居类型。
三是依据专家审定的河北省传统民居谱系类型,工作组随即开展撰写河北省传统民居类型样页的工作,汇编各类民居的分布、特点、建造技艺、代表建筑、成因、演变等。按照冀北地区、冀中地区、冀南地区、冀东地区,从各个类型的分布、形制、建造、装饰、代表建筑、成因分析以及比较演变等方面汇总成果,编纂纳入《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四是实地调研后将建筑调研信息进行登录归档,并根据现场测绘的数据绘制传统民居CAD图纸。结合实地照片分析建筑布局、形制、材料、结构、构造、装饰、民俗等传统民居元素。初步掌握河北省传统民居类型及分布范围、现存数量等情况,同时运用GPS卫星定位记录典型的民居建筑,为下一步河北省整体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是收集典型的河北省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案例,揭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北省传统民居在乡镇产业布局中的基础资源价值,为进一步开展保护及发展工作提供借鉴。梳理河北省传统民居的现状与历史演变,整理发表相关学术成果,为进一步研究相关课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传统民居的地域文化特点
自然环境与河北民居地域特色。第一,地理因素决定聚落选址和形态。河北地貌复杂多样,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拥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区、山间盆地、华北平原四大地貌单元。①丰富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选址和形态。坝上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囫囵院建筑类型;燕山和太行山山区的聚落和建筑则依山就势建设;平原丘陵地区则依据传统风水,坐北朝南进行合院式的布局。
第二,地形条件造就建筑格局。河北传统民居院落格局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在合院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如华北平原地区院落偏小,建筑面宽较窄,进深较大,封闭性更强;坝上高原的院落开敞,建筑面宽较阔,进深较小;燕山和太行山山地山区民居在山势较为陡峭的地带,相邻两幢建筑的高差可达一层,而当地民居正是巧妙利用了地形特点,产生了层次丰富的建筑格局和村落景观。
第三,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形态与营建技术。传统民居的建筑营建技术会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河北地区燕山和太行山山区天气多雨潮湿,因此在民居修建时则用砖或石砌墙基来做墙的底部,达到防雨水侵蚀的作用,同时在建筑室内多使用防潮层,通常铺设在地板架起与地面之间,室内地面用青石平铺以抬高地坪,有效防止了地面返潮。坝上高原,气候干燥,降水较少,采用夯土墙体,就地取材,并可以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
民居类型与河北传统地域文化。河北省在悠久的历史中,其传统民居形式受到多方面影响,一方面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不同时代文化的冲击,逐渐在各个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河北民居在建设选址、院落布局、建筑材料、营建技艺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借鉴的价值。我国传统民居一直呈现着就地取材、实效多样的特点,这样的营造特点在河北省传统民居中也有体现。在不同地区中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乡土材料、地域技术与艺术特点,呈现了以砖木建筑为主,石木构建筑、生土建筑为辅的总体类型情况。砖木结构传统民居在河北省各个地区都有分布,其中根据院落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独院和多进院落。独院的类型有冀北地区的坝下独院,冀南地区的布袋院、两甩袖;多进院落的类型有冀北地区的坝下连环套院、坝下多进院,冀中地区的平原丘陵多进院,冀南地区九门相照院、平原丘陵多进院,冀东地区的平原丘陵多进院、沿海穿堂套院。石木结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河北省的冀南和冀中地区。主要有冀南地区的平顶石头房、瓦顶石头房、石板石头房,冀中地区的山区独院、山区连宅院、山区窑院,这几种民居主要是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建筑结构仍然使用木构架。生土结构传统民居类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冀北地区的坝上囫囵院和坝下窑洞。生土结构在河北省传统民居中是一种常见形式,其自身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出现在河北省较为贫困的地区,因其便于就地取材、墙体材料可重复使用且成本低廉,所以有很大的生态优势。冀东地区的沿海近代住宅由于建设时期和建设者的特殊性,既有砖木结构,又有石木结构,甚至是石结构,结构和材料复杂多样,在保护与修复时要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