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日益展现出它的权力属性,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同时,文化软实力又是民族复兴的标志之一,为民族复兴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支撑。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我们认识和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民族复兴 内在逻辑关系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可见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民族复兴的时代化表达,也是民族复兴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文化软实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进行,民族复兴正逐步从梦想变为现实。民族复兴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诉求,在当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将文化软实力视作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我党在新形势下的历史抉择,也反映了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的内在关系,即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软实力的内在特性决定的。文化软实力的内在特性首先表现为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文化软实力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果,但其的产生有赖于广泛而深入的跨民族文化交往。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文化创新此起彼伏,文化交往不断深入,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就取决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对外文化交流。另外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也是文化软实力的内在特性之一。厚重的传统文化无疑是文化软实力的深厚资源,但传统的包袱如果过于沉重,不能有效地适应当下的政治经济环境,不仅不会成为软实力的资源,反而有可能成为软实力发展的阻力。传统与现代,两者之间需要寻找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才可以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强盛。系统性与综合性也是文化软实力内在特性的表现,文化软实力作用的发挥必然要求有与之对应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因素相配合。文化软实力建设不能、也不可能单独推进,必须与政治、经济、军事等建设相协调、相配合,系统推进,综合发展。文化软实力的这些特性体现了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现实紧密关系。民族复兴作为近代以来中国经久不变的主题,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必然与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成为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是由民族复兴的内涵所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全党上下广泛认同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相对于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延续性而言的”①,民族复兴不是复古,不是单纯地追赶其他国家,而是在学习和吸收别国经验的基础上,更新传统,再创辉煌,使中国再一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要实现习近平提出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就需要统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人与自然等六个方面建设,其中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文化的发展和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部分。文化复兴不仅是文化发展的繁盛、文化产品的增多,更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盛的文化软实力就不能称之为一个文化强国,文化复兴也就自然无从谈起。作为文化在当下发展标志的文化软实力,它的发展和强盛也自然成为民族复兴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战略选择对中国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党历来重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文化强国战略”,文化一直被放在战略位置。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强调国家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实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六位一体布局。但在现实发展中,一方面由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惯性,另一方面则是文化与政治经济内在矛盾的发展,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文化建设长期被忽视,从而导致了否认传统、服膺西学的文化危机,造成了信仰缺失、道德失位的现实问题,出现了政府公信力不足的问题。内部的文化危机随着对外交往的深化而扩散开来,给中国的国家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削弱了中国文化软实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告诉我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在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文化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为民族复兴提供重要支撑
文化软实力是以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它是文化与政治经济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在民族复兴日益实现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早已成为民族复兴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也为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支持作用。文化软实力既具有内向性,也具有外向性,内向性体现为对内的凝聚力和整合力,而外向性则体现为对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对民族复兴的支持作用正是通过内外两个方面体现的。
一方面,文化软实力可以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文化是一个民族通过自身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是该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依据。这种模式体现在语言、艺术、风俗习惯、哲学、宗教等各个层面。所以,在很多文化研究者眼中,“民族是有组织的文化共同体”②,而基于共同文化认同所产生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最深层次的精神动力。民族凝聚力并不等于文化凝聚力,但基于共同文化认同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③,是民族凝聚力最核心的部分。而文化软实力的对内表达就是文化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对于本民族和国家而言,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凝聚民心、精神激励、价值整合和稳定社会的功能④,是联系所有族群成员的精神纽带,是所有族群成员共同的精神寄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共同的复兴目标,带动共同的复兴行动。而基于共同文化和信仰所产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可以激起民众的尊严与自豪感,并激励他们为之奋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文化是包括56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的产物,代表了所有民族成员在当下共同的利益诉求、价值诉求和情感诉求,统摄民族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个体、阶层、亚族群,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在追求民族复兴的大目标前提下,所有人都自觉将个人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自觉维护本民族的利益,自觉维护民族复兴的大局,维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另一方面,文化软实力可以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对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是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维护并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⑤。文化软实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对外竞争力。第一,通过精英文化输出,增强对其他国家的决策影响力。随着中华文化在国际上也显示出更加强大的吸引力,来华留学人数逐年增加,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会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对各国精英阶层乃至于决策阶层产生深刻影响。第二,通过大众文化传播与交流,增强他国国民对中国的认同度。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梦”开始取代“美国梦”成为世界人们的追求。通过多渠道的大众文化交流,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这不仅可以为政治经济交往扫清障碍,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对政府决策产生舆论压力,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第三,通过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认知度,增强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文化软实力是国际话语权的决定因素之一。硬实力决定了话语权有无的问题,而文化软实力则决定了话语权的作用范围和效果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在相互交往的话语表达中还涉及到话语表达的方式及内容是否为他国广泛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即对话语的驾驭和运用的能力⑥,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则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不仅可以增强他国对本国文化及政治经济主张的理解,还可以在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之下使他们主动采取与我们一致的步调,取得话语权的最终实现。文化软实力是现阶段中国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