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以“善治”为核心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20次提到“公平”一词,充分说明公平在现代治理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明确指出,“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当前,测度中国县市经济社会公平度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县域地区经济社会公平程度,以及推进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更加公平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河南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与此同时,对于拥有超过100个县市的河南而言,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公平发展,则是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人民论坛测评中心构建了以县市为测度单位的经济社会公平度测评理论模型,并根据公开数据,对河南省108个县市的经济社会公平度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数据采集整理、测评分析等相关工作由民智市场调查有限责任公司实施。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依据与指标的选取
为客观分析和比较县域经济社会的公平程度,应选取兼具代表性和可得性的数据指标,并通过定量分析,准确、科学地测量县市经济社会公平所涉及的各个指标。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更需要充分考虑当前我国县市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
在构建经济社会公平度的测评体系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了全面性、敏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五个基本原则,以用最适宜的指标来客观评价公平程度为导向,以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状况为根本前提,最终选择了阿玛蒂亚森的正义观和马克思的公平分配理论作为依据,搭建了功能公平、可行能力公平以及结果公平三个维度,确定了底线公平、机会公平和分配公平三个一级指标。
……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下述几个方面的限制,可能会使测评结果与各县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存在一定偏差:
各县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测评结果可能和人们对河南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直观印象存在偏差,不乏一些经济实力很强的公认富裕县市,在测评结果中排名相对靠后。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各县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造成的。例如,按照经济学中的经典“U”型曲线,随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均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公平度很有可能经历一个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因此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县市,相互之间在经济社会公平度方面不完全具有绝对的可比性。
数据可得性带来的限制。我们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数据的可获取性为导向的,这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更加系统而完善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同时也限制了我们对于更加科学的测评模型的构建,因此测评结果与各县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存在偏差在所难免。
更为深入的实地调研有助于对测评结果进行补充和修正。除了数据的可得性会给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数据的选取带来限制之外,对于现实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国各省(区、市),有其自身不同的发展特色、发展重点和难点,因此评价各省(区、市)经济社会公平度的指标体系应尽量避免千篇一律。从这一意义上讲,若能就相关问题广泛开展实地调研,不仅有利于把握河南以及其他各省(区、市)所处的实际发展阶段,而且有助于根据不同省(区、市),对我们这里所构建的测评体系、指标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对测评的结果进行修正和补充。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在文中并未列出108个县市底线公平度、机会公平度、分配公平度的全部测评得分和完整排名,关于这方面的详细测评结果,可通过关注“民智市场调查”官方微信获取。
(执笔:于飞)
(全文请参见《国家治理》周刊2015年6月第二周,总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