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受访者认为,依法依规的网络管制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是否应该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此前,有西方媒体曾公开表示中国的互联网监管过于严格,认为高度开放的互联网是保护和实现人权的基本前提和保证。这些言论符合大众的基本判断吗?我们设计了相关问题来了解公众对于互联网管制的相关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于维护互联网环境的重要性和互联网管制的必要性有着较高的认同,认同度得分都在4分以上,介于“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之间(见图3)。而对于“西方国家的互联网管制比中国更严”这一说法的认同度稍低,得到了3.78分,倾向于比较认同。
具体来看,关于“保护个人权利,需要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这一说法,得到了80.6%的受访者的认同。另外,不仅有77.2%的受访者认为“不受限制和约束的互联网是最危险的”,而且还有79.2%受访者表示“依法依规的网络管制,在任何国家都是必须的”。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所谓的西方国家有着高度开放的互联网环境的言论,只是一小部分群体的片面之见:本次调查中,有61.3%的受访者都认同“很多西方国家,对互联网的管制比中国要严”。那么,社会多元化、开放化、公众价值选择多样化的背景下,网络监管究竟是该“从严”还是“从宽”?调查发现,对于这一问题,有76.0%的受访者都表示“越是多元化的时代,网络舆论的监管越重要”,且有72.4%的受访者认为“网络的对外开放度越高,对其越应加强管制”。
应避免对网络上质疑或抨击之声的过度反驳,把脉网络舆论新特征、新变化
高压反腐下,一些质疑或抨击官员的言论或报道往往为更多公众所关注,也因此,一旦网络上出现类似声音,很容易成为诸多网站转载和追踪的重点。这使得一些官员对这些质疑或抨击高度警示:当问及“官员习惯将网上不利于自己的言论解释为意识形态之争,对此您是否赞同”时,68.4%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回答。然而,当我们问受访者“对于网络上的那些质疑或抨击之声,您的看法是什么”时,高达73.9%的受访者都表示“‘个体化’‘多元化’背景下,这是在所难免的”,42.6%的受访者认为其“更多是基于个人主观推理后的妄下定论”,另外分别有38.0%、29.5%的受访者认为是“源于一些人的‘别有用心’”和“源于一些人的良知缺失、哗众取宠”。结合前面的相关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这些抨击和质疑之声,公众并不是持有“你说什么我都相信”的态度。多数时候,那些看似负面情绪严重的舆论场,很可能只是因为公众看热闹心理作用下无心地发表了一些评论,而形成的表象。
鉴于此,对于官员来说,不应该被一些看似负面情绪严重的舆论氛围所影响,更不应因一些不利于自身的报道的出现或看似在网络上大肆发酵就内心恐慌,自乱阵脚,而且要避免因对其过度反驳或回应引起公众的反感。当批评或质疑自身的声音出现,与极力地反驳相比,采取有力证据和有说服力的推理,还原事件的真相更为重要,也更加能够赢得公众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抨击和质疑的声音为何会在网络上出现,有33.9%的受访者认为“与宣传重点、形式、方式、方法等不恰当有关”。这说明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人们所偏好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和形式等较之前已经发生了变化。为此,深入剖析公众偏好的宣传内容、形式等,在此基础上改善宣传的方式方法,应成为有关部门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网络舆论环境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面貌。大部分受访者对于中央各项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和传播广度都表示满意。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改革发展思想、目标、要求,受访者有着较高的认同。对于当前的网络舆论环境,受访者有着清晰、客观的认识,大部分受访者能理性对待某些极端言论及由此引发的舆论事件,故而无须对此过度紧张和担忧。但是,在网络环境中网民的责任意识较弱,容易出现谣言和不良情绪的宣泄,却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此外,媒体对于热点事件的报道和解读对于整体舆论环境的塑造有重要影响。与之前更多的是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整体上的否定和质疑不同,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在当前,局部问题和突发个案更易引起互联网上舆论的交锋,而欠妥的报道也会对舆论环境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从这一角度而言,规范媒体的报道和解读,也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受访者对于实行和加强网络管制的必要性也给出了高度的肯定,认同依法依规的网络监管对规范网络秩序,维持网络空间环境洁净有重要的意义。
(执笔:栾大鹏 董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