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以分歧治理谋划国际关系的新准则(3)

——习近平关于大国关系治理的新思想新论断

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互联互通机制

愚者求异,智者求同,仁者求通。大国之间在任何问题上都完全相同,不符合客观实际,所谓“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但是,大国之间如果总是找彼此之间的不同,或者夸大不同和放大分歧,合作就会很困难,就更难有共赢的空间。为此,大国之间需要树立求通思维,聚同化异,扩大合作的交集面。

习近平在其他大国访问时,重视从彼此共通的角度阐述中国的外交思想和理念,在同俄罗斯阐述“一带一路”战略时,强调“一带一路”要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起来;在美国讲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在印度阐述和平思想时,强调中国墨家的“兼爱”思想与印度哲学中的“不害”思想是一致的。

大国之间的分歧和“不通”,既存在于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于大国内政与外交之间。一些大国由于内部制度设计的原因,经常出现内政否决国际合作协议的现象,增加了大国关系治理的成本。弥合大国之间以及大国内政与外交之间的分歧,就需要践行协商民主精神,加强沟通和商量,而不是夸大分歧和制造沟通的障碍,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互联互通机制。

十八大以来,中国巩固并发展了与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的从国家元首到政府要员之间的友好互动关系,促进了双边行政、立法、司法、地方、民间、人文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和沟通,力图为大国关系治理提供坚实的内政和社会民意支持。

要构建大小国家平等互利的新型关系

评价一个大国实际承担的国际责任,透过其如何对待与中小国家的外交实践就能一目了然。传统大国关系治理模式中,中小国家往往成为不同大国的殖民地、“保护国”或者势力范围,大国肆意干涉中小国家内政,甚至公开颠覆中小国家合法政权,破坏了主权平等的国际关系原则。小国生活在一个由大国主导的世界体系中,经常缺乏平等的被尊重感,这显然不是一种良好的国际关系。当然,中小国家也不要被大国所利用,轻率卷入大国之间的矛盾或者加入军事结盟体之中,成为他国的棋子。走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有利于中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探索在大小规模不等的国家之间形成新型国际关系,也是习近平大国关系治理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内涵。任何一个大国,如果失去了与中小国家相互依托的共生关系,必然独木难支,难成其大。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两年多来的大部分外交足迹,都遍布在中小国家,包括加勒比、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小岛国,他也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大小规模不等国家之间构建新型关系,对促进和巩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构建大小国家平等互利的新型关系,一直是国际秩序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大国关系治理模式并没有对此提供很好的经验和答案,维也纳秩序和雅尔塔体系以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牺牲弱小国家权益的方式求得大国之间的短暂均势,并不是大国关系治理的正道。良好的大国关系治理模式,除了有利于大国与大国之间关系的稳定,也应当致力于促进大小国家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的形成。

习近平关于大国关系治理的重要思想和论述,是习近平在对外工作中提出的构建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当今世界的大国关系,既有退回到历史上的冲突怪圈中的可能,也有通过合作迈上新的发展阶段的可能。为一个多极世界中的大国关系治理谋划规范和规则,探索大国关系的新型治理模式和途径,需要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面对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大国关系治理模式,中国正在努力同一些大国共同开辟大国关系治理的一条新路,当然,这项任务不仅并没有完成,而且还会融入到国际秩序从转型走向定型的整个过程之中。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交学系教授、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研究”首席专家,批准号:11&ZD074)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国际关系   分歧   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