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大国分歧治理的历史追述与实践(3)

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关系的启示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志在实现世纪之梦的决心,让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中国终将获得其世界大国的地位。哈佛大学的尼尔·弗格森就是坚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之一。在当今国际事务中,中美、中俄关系无疑属于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范畴。然而,中国与俄、美关系的结果却不尽相同。首先,中国外交以俄罗斯为优先之一,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选择最优先伙伴的标准,涉及对本国安全的影响、国家发展的互补性水平,意识形态的价值倾向等因素。不仅如此,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明确重申俄罗斯在中国外交关系中占据的优先地位。就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而言,两国领导人不仅强调共同发展和互利双赢的原则,而且主张国际秩序的多元化,特别是在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以及两国国内政治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战略诉求上达成基本共识。换言之,中俄两国领导人能够从长期战略的高度看待双方的分歧,并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开辟协调与合作的空间。

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中美关系却经历了明显的跌宕起伏。从2011年起,中国领导人就一再诚恳地提出中美两国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基础上。为此,习近平曾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其目的是要打破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走向冲突这一所谓的恶性规则。作为战略性概念,中国政府从一开始就是务实与真挚的,并且在公开场合承认并尊重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但是,华盛顿政府却对中国的核心利益与安全感受缺少俄罗斯式的理解。的确,中美双方业已达成了不少共识,例如新世纪的大国关系必须摆脱对抗与零和博弈的历史魔咒等。但在具体问题上,美国却不断制造新的分歧,例如,“亚洲再平衡战略”“南海紧张局势”以及所谓的中国“间谍案”。这些症结证明,由于中美两国缺乏战略互信,美国社会中仍然不乏怀疑中国、担忧中国乃至遏制中国的利益集团。结果,中美关系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甚至直接的挑战。

战略互疑是大国关系中的难点之一,妥善处理大国分歧的真谛在于管控而非根除战略互疑。在这方面,2014年中美两国通过高层接触、工作层沟通和实质性合作管控分歧的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展示出走向成熟的大国关系所应有面貌。即便在并不十分有利的条件下,中美两军关系仍然取得重要进展,例如,双方同意建立重大军事行动通报机制、商谈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以及共同举行军演等实质步骤。显然,发展稳定的中美关系仍然需要具体的相互尊重与宽容。然而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在其历史形成时期表现出相当的自以为是和急功近利。

综上所述,真正实现“大国分歧治理”任重而道远。但无论是历史上的启示还是当今的现状,都表明逐步改善大国之间的相互猜疑还是充满希望的。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演进以及人类文明的提高都极大地弱化了传统的对抗意识。与此同时,“尊重、合作、共赢”正在成为普遍的共识。换言之,国家之间已经具备了更多相互理解或共享信息的途径,挑起大规模战争之举不再被任何国家所接受。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提出符合历史潮流的倡议,包括“新型大国关系”和“大国分歧管控”等。这些新理念正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磨合中得以检验,目的就是在竞争与合作中探索出一条最佳的消除大国分歧与猜疑的途径。

(本文作者为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教授)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分歧   大国   实践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