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自主品牌峰会 > 正文

李保民:中国自主品牌建设的思考与实践(2)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各类生产要素的和谐体现。品牌建设是指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企业形象系统。和谐的品牌建设可以从企业内部与外部分别进行。从内部看,品牌建设是指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内容包括由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发展目标、经营战略、企业道德、企业风气等精神因素组成的企业理念形象,由企业组织及组织成员在内部和对外的生产经营管理及非生产经营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员工素质、企业制度、行为规范等因素构成的企业行为形象,由企业的基本表示及应用标识、产品外观包装、厂容厂貌、机器设备等构成的企业视觉形象。企业从财物、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智慧和积极性、人才团队、企业文化等围绕着创造高质量的品牌这个核心来推行质量观,通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责任、建立质量体系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通过技术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等方式持续地提升产品质量,增强质量意识是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做到和谐管理,企业的经营效率才会得以提升。

从外部看,品牌建设涉及到企业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和谐。从品牌建设的特征出发,品牌本身就是市场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品牌建设又可以提升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功能效率。品牌建设的和谐性是通过配套实施一流的产品设计、商誉商标、品牌效应、市场营销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而实施有效的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和维护国际知名品牌,实现与目标市场的高度契合。品牌是个市场概念,它不仅仅包括商标这种视觉标识,而是整体形象、个性特征、文化理念等内涵在消费者大脑中的映射。品牌是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营者在树立品牌时传达到客户时被客户所感知的联想到的程度。现在社会各界都在谈品牌,还可以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从经济学的角度把一国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模仿——创新——世界知名品牌。我国很多产业还处于第一阶段,自主创新不够,世界性的知名品牌不多,这与世界第二经济体和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现状是不和谐的。人们还常把一个产业发展分为三个环节:一是研发,二是创造,三是品牌经营。在整个产业化进程中,中国相当多的产业承接的是制造环节,附加值不高,研发和品牌经营环节大多不在我们这里,有实质性突破的知识产权不多。就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中知识产权占比很高,还包括文化产品、现代服务以及精细制造等。我国的知识产权产品不多,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现代服务占比较低,大量的是制造业产品,相当多的还处于附加值不高的低端,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未来,加强企业的品牌管理的整体能力,企业要从产品过剩过渡到品牌经济,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占领技术制高点就不能引领新一轮的发展,不进行技术创新意味着生产成本将居高不下。品牌建设的优势在于和谐,在相互融合中形成多方都能接受知名品牌。品牌建设在产业上不是单一的,而是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并举、相辅相成。例如美国在中国,不仅有花旗等银行,还有通用、微软等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等企业,迪斯尼、梦工厂的落户和出现,它们的品牌延伸是立体交织的,表现出这个国家强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这对于世界的扩张是硬与软同时推进的,以此不断强化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力。

其次,这源于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手段日趋复杂。考察企业内部,从组织结构与形态看,通过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项经营自主权的落实,企业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生产管理为主的单一职能式组织结构,健全了战略、决策、营销、财务、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职能,精简了过时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同时,母子公司、事业部、矩阵式组织结构、项目管理制、委员会、网络组织等新型组织模式也不断被采用,使企业逐渐从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分工协作体系的日趋完善,网络企业、虚拟企业、业务外包、企业战略联盟等新型企业间组织形态也开始出现。与此同时,管理的工具、手段日益多样化。为了应对当今多变的经济环境、使复杂的组织结构得以正常运行,管理已经从以前的单一、局部管理发展成为全方位、多侧面的管理。特别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提出,更加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理因素,细化了管理的各个环节,使管理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当然,越来越多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比如平衡记分卡、流程再造、价值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6西格玛、5S管理、精益管理等,也为企业开展全面管理提供了现实的手段。在国资委开展的央企管理提升年活动中,央企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要突出投资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科技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权管理、法律管理、采购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管理信息化、社会责任管理、党建管理和反腐倡廉管理等13个方面重点,实现中央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实际上,一些企业通过践行全面管理,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效。例如,在充分竞争行业和过剩产业经济环境下,中国建材集团通过开展全面管理,建立和推行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五化”管控模式,即治理规范化、职能层级化、业务平台化、管理数字化、文化一体化,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