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传统的政府行政体制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出现了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治理技术蓬勃兴起的局面,而且催生了网络化治理这一新型治理形态。同时,因ICT的大规模、全方位应用而导致的政府行政体制变革,既为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又开辟了一条以技术促进制度优化、引领机制变革的政治体制改革发展道路。
政府行政体制具有相对独立于政治体制的基本特性
政府行政体制属于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进程既受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影响,又受政治体制改革孕育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当代中国,这种状况尤为明显。然而,政治体制和政府行政体制各自规约的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规约公共权力的来源、行使与监督,主要由代议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司法制度等组成;后者侧重于规约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主要通过政府行政机构之间、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配合来实现。
从民众所需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视角考察,能够发现,政治体制与政府行政体制两者的差别一同明显,即政治体制间接作用于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政府行政体制直接作用于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且直接面对民众的需求并被要求做出有效的回应。
正是基于这二者各自规约的重点不同以及所发挥的功能有别这两个视角,可以说,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独立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并通过不断回应、满足社会需求来改进自身运作过程,从而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
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相对独立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被很多人所忽视。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政府机构调整,一些人仅仅看到了其所带来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之弊端,而忽视了通过职能重组、机构归并、人员精简、流程再造等所取得的政府服务水平的显著改进和政府绩效水平的明显提升,更鲜有关注其在推进电子政府发展方面所取得的“革命性”成就。比如,将ICT的有关成果引入到政府实际运作中,促进诸如“一门”式电子政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与意见征集、政府流程再造等一批基于ICT的治理技术,诸如政府办事流程技术化与标准化、政府治理机制公开化与联动化、政府治理结构扁平化与高效化等“革命性”成果,诸如电子政务、电子政府、虚拟政府、网络化政府等新型政府形态。
美国著名电子政务专家简·芳汀教授认为,因特网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工作、企业和政府的组织方式。这些技术对社会和经济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使人联想到印刷机,以及更近的蒸汽机、铁路和电。作为一项革命性技术,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众多相关的信息技术提供了影响政府结构以及政府和市民关系的技术潜力([美]简·芳汀:《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7页)。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虚拟政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政府机构向民众、企业、社会组织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加快了数字化政府建设进程,还有效强化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