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提高驾驭转型能力的五个“基本”(2)

基本保障:建立一支具有驾驭转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强有力的政府组织是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规划的基本依托,而一支精干的干部队伍又是政府组织有效驾驭市场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快速健康转型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适应不同时期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尤其是为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我国政府机构进行过多次改革,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效。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机构数量偏多、设置不科学,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效率不高,行政区划和行政级别不完善,人员编制规模大、财政供养负担重、超规模配备领导干部,等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严格控制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从总体看,我国公务员队伍是一支作风优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队伍,他们大多数在工作中勤奋努力、任劳任怨,并且能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固守传统思维和做法,不能适应新常态、新形势,党性觉悟较低,也缺乏学习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吃、卡、拿、要”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建立一支有理想、有纪律、有知识、能担当、敢作为的公务员队伍,依然任重而道远。

基本遵循: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要“一地一策”、因地制宜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地情复杂,各级政府在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一地一策”、因地制宜,针对不同主体有区别、有重点地采取对策,激发市场活力,提高驾驭经济转型的能力。从中央政府来看,重点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两方面的优化,减少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就地方政府而言,各省市县面临的历史条件、自然状况、人口结构、教育水平、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市场结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社会习俗、生态环境等差异较大,各地不同层级政府机构面临的转型发展任务也不同,因此就需要制定不同的规划和行动策略。

从具体实践来看,整体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人才技术、生产生活方式、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还较为落后,面临着整体经济转型的压力。而国内各区域间由于发展差异较大,东、中、西部转型重点都不同,例如,东部地区当前主要面临的是产能过剩、劳动力和土地短缺、污染严重的问题,西部地区当前主要面临的是亟需引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和创收能力的问题。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到正在试行或即将启动的上海自贸区以及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计划,反映了中央政府激发地区市场活力的差异化制度安排。“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战略,更是党和国家高屋建瓴、深谋远虑绘制的宏伟蓝图。过去,各级地方政府在把特色产业做亮、传统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较大成就。今后,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遵循规律前提下,继续抢抓机遇、用足政策,激发活力、力促发展。

基本原则:在落实和执行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经济转型的快慢、好坏,说到底,一是靠政策,二是靠人才。但是,再好的制度和政策,如果得不到落实,也不可能有什么效果;再优秀的人才,若无用武之地,也创造不了多大价值。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远期规划到近期目标,招数很多、亮点频频,不仅出台了许多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的好制度、好政策,也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我们还应看到,经济转型中许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再加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新出现的、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亦不少,如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很多资源已经或正面临着枯竭等。随着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政府职能转化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政府行为将更加理性、科学。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高压反腐背景下,各级党政机关从领导干部到普通职员,作风大有好转。然而,仍有少数领导干部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甚至设租寻租、顶风作案。所以,在完善政府治理和促进经济转型中,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常抓不懈、层层落实,保证实效。

(本文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