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转型期政府应对公共安全的行动逻辑

从国家治理的标的看,无论何时何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都是国家的财富,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治理永远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一步突出了国家公共安全治理的地位。以下将从政府能力发展的视角,对转型期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的实现途径进行思考。

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公共安全治理内涵与驱动力

公共安全治理属于公共安全领域的多元化管理实践。它与传统意义的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管理不同,更强调对社会公众生命财产、整体生活和共同利益的保障。公共安全治理与“威权”体系下的安全管控不同,它是以国家治理理论为指导,由多元主体发挥群智思维、互动合作,不断调整利益对立与冲突,共同参与社会风险管理预防和化解风险,在紧急状态下联合实施应急响应的一种制度和方法。在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之内,管理结构趋向于扁平,具有更大的纠错能力,主体作用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公共安全治理要求调整和发展积极的社会关系,由多元社会力量主体来共同应对公共安全问题。那么应当如何达成这一要求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做了明确的指引,提出“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在国家治理的执政理念指导下,公共安全治理应当逐步取代传统的政府危机管理,成为公共安全领域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关键路径与手段。

这一转变符合现代风险社会的运行逻辑。我国在社会转型发展之初,社会运行的主要驱动力是“我饿”,因而致力于解决温饱和贫困的问题,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了起来,并大步迈向共同富裕;而现在到了社会转型的中后期,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矛盾不断累积,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还有自然灾害多发。社会公众强烈的风险感知与风险回避或化解诉求,使“我怕”变成了重要的社会驱动力量。因而应当从政府危机管理创新、社会风险管理结构转型、风险治理和危机应对能力建设等多角度,推进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当前公共安全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应当针对当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在结构和功能上不断调整和发展。当前公共安全治理的主要症结表现为:

社会公众的参与问题。公众参与度、参与热情偏低,参与机会不足,是当前公共安全治理的棘手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与两方面因素紧密相关:一是干群矛盾,一些单位的腐败现象严重影响干群关系,挫伤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度和公平感,间接降低了社会的矛盾容纳与化解能力,成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因;二是制度缺陷,如家门口要建成一座风险设施,群众既没有决策权,也没有参与风险管理的机会,更有甚者连知情权都无法得到满足,这种情况造成了国内邻避型对抗事件多发的实际。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中央政府推行了两大举措:一是打老虎、拍苍蝇,对腐败“零容忍”;二是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重大工程项目做到应评尽评。两项举措的风险治理效果业已展现,2014年我国群体性事件总量已出现明显回落,不过干群矛盾和群众参与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巩固和扩大改革的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利益与风险的分配问题。我们正处于现代风险社会,人们的风险感知十分强烈,但现有制度对于如何均衡风险分配,始终缺少正解。利益分配的制度规范,并不能据以实施风险分配。分析启东排海工程事件、什邡钼铜冶炼项目事件、宁波PX项目事件等的成因,主要在于项目选址地群众强烈的风险感知,同项目收益感知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表面上这些事件反映的是环境安全问题,实质上也是风险分配问题。邻避型事件的治理并非无解,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扩建也曾遭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上海市政府在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的基础上,一方面调整建设布局,减少机场噪音污染,另一方面引入混合所有制的方法,将居民变成股东,实现了风险与利益的均衡分配,成功化解了矛盾,相关经验很值得借鉴。

风险的评估与沟通问题。公共安全治理的基本功能在于预防和化解风险,营造更好的公共安全状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充分掌握信息、积极协调关系、慎重实施决策,应当充分发挥风险评估与风险沟通的作用,使公共安全治理实践更有穿透力。具体应当以评估为“灯”,及时监测和捕捉警情、防范和预警社会风险;以沟通为“桥”,协调关系、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应对公共危机。但从实践看,社会风险评估的第三方平台建设还不规范,专业性风险评估还得不到重视,许多隐患排查工作流于形式;在风险管理或应急管理过程中,风险沟通的作用还不够受重视,隐瞒信息、灰箱操作、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等现象时有发生。

风险缩减与应急准备问题。以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007年《中华人民共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行作为起点,近年来我国的社会风险管理与应急力量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公共安全管理的各个领域,仍然存在着大量易导致危情发生的致害因子和薄弱环节。从降低风险的努力看,存在不重视风险传导链,导致多灾衍生齐发的事故;当前互联网谣言和意见领袖影响日增,公众风险感知与实际风险偏差较大,存在公众反应过激的现象;土壤、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累积问题,近年来有集中暴发的迹象,说明以往相关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大量的问题。从应急能力准备看,安全知识教育缺乏考核指标,面向普通群众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一些单位应急预案演练务虚,巨灾撤离演练等范围小、效果不佳;公共应急安全设施缺建、不达标的现象较多。参考罗伯特·希斯(Robert Heath)的应急管理“4R”模式,应急管理包括缩减、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无论是风险缩减还是危机准备的工作,都绝对不能应付了事。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转型期   逻辑   行动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