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测算,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9.6%提高到2010年的80.1%,其中,经济发展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0.3%提高到2010年的76.1%;社会和谐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7.5%提高到2010年的82.5%;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8.3%提高到2010年的86.4%;民主法制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84.8%提高到2010年的93.6%;文化教育事业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8.3%提高到2010年的68.0%;资源环境保护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65.4%提高到2010年的78.2%。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看,2010年,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88.0%,比2000年提高23.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7.7%,提高22.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71.4%,提高18.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为82.3%,提高22.0个百分点。虽然经济进入新常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会低于历史上的年进步率2%,但是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实现预期目标依然是大有希望的。
最近,该方案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一是在指标选取上,认真对照十八大报告,能量化的都尽可能量化;二是在结构体系上,分为五个部分,对应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方面的新要求;三是在权重确定上,按照“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要求,降低了经济指标的权重,提升了资源环境指标的权重;四是在目标值的确定上,既考虑了全国的统一可比,又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基础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功能定位不同,提出了统一的和有差异的目标值。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经济指标,我们也是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的。最初,党的十六大提“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后来,党的十七大提“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最后,党的十八大提“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其中,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预计到2020年为795966元(2010年不变价);2010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暂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代替)5919元,预计到2020年为11838元(2010年不变价);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预计到2020年为38218元(2010年不变价)。
今后,全国和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价过程中都需要全面引入第三方社会评估机制,其中既包括整体评价也包括单项指标的单独评价,既包括客观评价也包括主观评价。从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到位,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监督,进而提高老百姓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客观满意度。由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政府各个部门,未来在政府发展和改革工作中引进第三方评估是重要的政府工作创新,是迈向现代化政府的重要一步,建议各个部门都予以引用。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第三方机构独立性和专业性优势,清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死角,强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挖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潜力。
总而言之,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能够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举措
发展依然是硬道理,必须牵好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是新挑战也是新探索,我们要善于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系统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开路先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大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当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迫切要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自身的改革是下一个重点,政府不仅要转变工作作风,而且要把工作重点转向提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治理,同时要充分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重点激发经济的内在活力和持久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互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具体说来,现在我们要把握好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努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强发展新动能。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政治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强调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是简政放权,正确履行职能,完善职能体系。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继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携手奋斗。
具体说来,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要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另一方面要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着力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