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如何满足公众的多元需求(2)

——基于5506 个样本的调查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公众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很多公众的心理问题和行为表现均源于其心理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为了更好地掌握公众不同类型心理需求的满足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便于政府在公共领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干预工作,我们对当前公众的需求形态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查,以期借助调查结果更好地为掌握公众的思想水平、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提供参考,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支持。

为了系统掌握当前中国公众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情况,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参考基本心理需求量表设计了中国公众需求满足度调查问卷。依据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 Edward L.Deci)和理查德·瑞安(Richard M.Ry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基本心理需求量表,个体普遍存在胜任、自主和归属三种心理需求。其中,胜任是指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机会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才能;自主是指个体能感知到行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是由自我来决定的;归属则指的是个体感受到关心他人并被他人关心,有一种从属于其他个体和团体的安全感。

研究需求的满足程度,要考虑到个体需求的差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或不同的社会文化中,个体的心理需求也不尽相同。即便如此,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自主、胜任和归属这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仍普遍存在。心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可以让人愉悦、健康,充分地发展并创造更大的价值;如若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则会导致人的不健康甚至病态,并可能对个人及社会造成不幸。因此,个体心理需求的满足是其获得持续的完整感和幸福感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

三种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度间显著正相关

数据分析显示,三种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任何一种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都会带动另外两种需求满足程度的提升。其中,归属需求和胜任需求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0.60)。三种需求的满足对个体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社会环境支持个体胜任需求的满足,却无法对其归属需求给出响应,个体依然不能获得幸福的体验。一些人往往以牺牲家庭亲情的代价换取事业的成功,这样即便他们在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就,在情感方面也依然不能感受到幸福。同样,如果外部环境引起基本需求相互冲突,也会损害个人的幸福感体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有些子女为了获得父母的关爱(实现子女自己的归属需求)同时去满足父母的要求或者刻意讨好父母,而这很可能与其自主需求相悖,进而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受访者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

我们将量表得分设计在0-100之间,0分代表完全不满足,100分代表充分满足,得分越高说明受访者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的基本心理需求的总体满足度得分为59.07,达到基本满足的水平。其中,归属需求的满足程度最高,得分为62.17,其次是胜任需求,满足度得分为58.27,三种需求中自主需求的满足程度最低,得分为56.77(见图1)。

1

 

受访者的归属需求得到较充分的满足

以符合程度而言,“我非常喜欢和我打交道的人”“我与接触过的人都会相处的很融洽”两个问题分别得到了71.72分和68.59分,体现出受访者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较高。这种积极的主动性也收获了正面的反馈:“人们对我都很友好”“我身边的人很关心我”分别得到了67.58分和66.02分的符合程度评价。交际范围方面得分相对较低:“我常常一个人独处,没有太多的社交活动”得到了45.21分(反向计分,得分越低意味着越符合受访者的实际情况),“我没有太多亲近的人”得到了51.06分(反向计分)。也就是说,受访者归属需求的满足更多来自于其与周围人健康积极的互动,而不是来自于广泛的交际范围和丰富的社交活动。

个体归属需求的满足是实现社会整体稳定的重要基础。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天生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人对社会组织的归属上,这种社会组织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社会需要这样的稳定单位将个体组织、凝聚在一起,以满足人的归属需求,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受访者的胜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胜任需求源自个体的自我认同需要,对胜任需求的满足是个体获得自信、进一步发挥自身才能的基本前提,它能引导个体去挑战,调节行为的驱动力并挑战更艰难的任务。在胜任需求的不同维度中,受访者的能力认同需求实现得最好:“很多时候,我能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感受到成就感”得到了72.93分,“了解我的人说我会把事情完成得很好”得到了67.72分。也就是说,无论是自我认同,还是他者认同都有较高的满足。

自主需求满足程度相对较低

调查发现,受访者的自我表达能够得到基本实现:“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感到我可以做我自己”得到了63.59分的符合度评价,“通常我很乐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得到了62.87分。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教授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在《清单革命》一书中指出,自主的价值在于它所产生的责任。实现自主使个人可以根据某种连贯的独特的个性、信念和兴趣来塑造自己的生活,允许个体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驱使。从这一点来看,自主需求的满足是个体能够体验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与受访者自主意愿的较好实现形成对照的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依然存在,并对受访者的自主需求满足产生了一定抑制:“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不得不做一些别人让我做的事情”得到了44.81分,“在生活中,我没有太多机会去决定自己的事情”得到了49.10分(均为反向计分)。

人的需求满足程度除与个体的资质和能力相关外,不同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外部要求和包容性对个体的需求满足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对自主需求的影响尤其明显。中国的传统文化较为看重集体,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当个体与群体的需求产生冲突时,人们时常倾向于放弃自主以换取群体的和谐。此外,自主需求与胜任需求的满足面临同样的问题,也即外部因素的制约:“在日常生活中我没有太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得到了44.33分(反向计分),八成受访者在不同程度上对此说法表示认同。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楠
标签: 公众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