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促进了民间金融业兴起与发展,使民间融资成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及资金来源,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及经济的发展。文章在分析民间融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民间融资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间融资 宏观经济 动态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金融业通过发挥融资功能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与能量,使企业得以健康而良好地运转,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民间融资对地区经济和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的增长功不可没,尤其是对于那些资金短缺、生存艰难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成为其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很多实体经济借此方式突破了资金短缺的瓶颈,充分彰显出民间融资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极大地推动了民间金融业的兴起及民间融资的发展,民间融资逐渐突破了传统“小范围”、“点对点”、“单线条”、“投实体”等简单特点,转而呈现出融资中介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融资链条复杂化、资金流向隐蔽化、资金运作功利化等复杂特征,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市场的网状化模式①。但是与此同时,相应的政策制度与监管机制已远远跟不上其发展速度,给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及社会稳定发展都带来严峻挑战。
民间融资的发展状况分析
民间融资的发展。民间融资是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与企业或其它经济体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及本息支付行为。民间融资机构不是国家批准设立的金融融资机构,而是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融资组织,因未经注册且不受央行控制的各种金融形式约束,民间融资活动也就缺少法制依据与严格监管,一旦发生纠纷便难以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但是,这并没有抑制民间融资快速增长的势头。据2013年的有关数据统计,在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中,来自民间融资的资金比例已超过50%,融资的资金总量已达到1.5亿元以上②,其实际作用不可小视。自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融资的形式就已悄然兴起,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超过正规融资渠道规模,此后则以每年15%~20%的比例呈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在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已成为民间融资巨量资本的屯聚之地。据2011年的官方统计,仅温州市就有高达4500亿~6000亿左右民间融资,而浙江全省的民间融资规模总额则高达1~2万亿元。民间投资具有自身发展规律,根据天津统计局的分析,“九五”期间是民间融资的平稳增长期;“十五”期间经历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回调,至“十二五”期间则逐步走出低谷,投资增速将逐步加快③。
民间融资的新特点。民间融资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出现的现象,一方面存在市场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存在闲置的屯聚资金,而资金的流动是其必然的存活方式,如此也就形成了供需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最初阶段民间融资规模较小,方式原始单一,范围一般局限于近前的实体企业,交易仅发生在融资人与企业之间,彼此间也主要通过资金转移及本息回收来进行交易,比如“集资”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融资在规模膨胀的同时,形式的变化也十分突出,原来的“两点一线”式交易已经被更多的融资中介所代替,为供需双方搭建了更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另外,还产生了专门为借贷提供资金的小额贷款或担保公司,并将这种业务扩展到了P2P、众筹等网贷平台上,甚至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参与到了这一民间借贷的队伍中来④。于是,民间融资的目的已不仅是消化富余资金,而是逐渐演变为纯粹市场套利的行为,刺激诱发了更多的虚拟市场投资,资金来源也更加复杂多样,包括企业自有资金、个人通过消费贷款或信贷获得的资金、银行的部分资金等都在流向民间融资市场。这样,民间融资在形式上已经完全突破了固有传统,日益趋向功利化、多元化、复杂化和网络化。
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民间融资对区域经济及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当民间融资在完全功利化的驱使下一味“膨胀”时,市场原有的规律就会遭受破坏或者颠覆,它自身所受到的惩罚及其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就会显露出来。首先,民间融资发展至今基本是无序的。无序表现为相关法律制度及监管的缺失,进而表现为畸形发展的倾向。法律制度界限的不清让不法者有机可乘,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也导致出现集资诈骗等危害社会安定的行为。其次,民间融资的功利化心理导致融资的非理性繁荣与发展,使资金投入演变为“钱生钱”的虚空循环系统,从而进一步偏离了对实际经济体的融资,不仅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加重了社会资金的不正常分流,侵蚀了正规金融体系的边界。最后,倾斜的民间融资业推高了市场利率,加重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民间融资利率的虚高并非正常现象,这不仅增加了融资风险,也不利于控制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在银行存款减少的情况下,银行贷款资源必然变得紧缺而昂贵,进一步加剧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民间融资因未经注册,融资规模难以统计与评估,国家宏观调控缺少可靠依据,从而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宏观调控与良性发展。
民间融资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
目前,我国民间金融相对较为发达,规模也已非常之大,其市场形成固然是政府实行金融控制、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利率政策管制过严、金融垄断于正规机构的结果⑤,但将金融体系不健全作为民间金融活跃的理由加以分析,并非重点。相反,正是由于国家金融体制的落后,才导致民间金融的“无限繁荣”与无序发展,才造成了对宏观经济不可忽视的动态影响。
民间融资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系。宏观经济即总量经济活动,是整个国民经济及其总体的活动、运行方式。宏观经济不仅包含量的总体,还包含经济活动方式的总体。因此,宏观经济总体状态应是一个动态过程,民间融资与宏观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也应表现为动态的互动关系。从量的概念衡量,宏观经济是指国民经济总值,包括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从活动方式衡量,则包括国民经济总值的增长速度与产出率、货币发行的规模、速度及利率浮动等。
要进一步搞清楚民间融资与宏观经济的关系,首先要给予民间融资一个明晰的定位:即它属于微观经济活动,无论民间金融在目的、规模及形式方面与过去有着怎样的变化与不同,但它属于具体的微观经济活动形式。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两个不同层次,但彼此存在着密切关系: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这就是说,民间融资作为微观经济活动,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可以推动宏观经济的总体向好发展;而宏观经济的整体均衡与健康运行也为微观经济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必须的环境保障,因此,在具体市场任性发展至无序或极端状态时,宏观调控就是必要的手段和功能,如此才能维持经济总体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这充分说明,民间融资与宏观经济是一种彼此作用的动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