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网络时代的社会动员观念辨析

社会动员是民力、民智、民心的聚合器

社会动员是现代社会政治权力的主要功能与行为方式之一,是政府通过媒体宣传、社会组织和政策引导等,实现行为解释、理念论证。政府主导的社会动员是政治权力动员、整合与培育社会力量实现理念、政策的过程,是政治权力与公民个体、社会力量之间的双向运动,是现代政治的重要形式。改变传统政治单向的权力运动,以政治权力的强势作用导向、引领社会力量,形成政治权力—社会力量的信任与合作,达致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要而言之,社会动员的作用与功能有三点。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政府治理社会的主要媒介是政策。政策能力是政府治理能力的主要判断标准,政策能力主要是政策的汲取能力、决断能力、执行能力和调整能力。汲取能力即是对民众要求有效吸收的能力,通过及时回应民众关心、关注与关切的急迫问题以及各种媒体集中报道、成为社会热点的公共问题,反映民众诉求、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危机、消弭社会冲突,实现社会利益。民意的有效汲取、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保证政策科学性的前提;决断能力是政府面对多重方案的抉择能力,是敢于任责、勇于担当和在代价、成本、风险与利益比较中进行理性抉择的表现;执行能力是政府制定政策后,最大程度地将政策理想、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政策收益的能力;调整能力是政策执行遭遇新的外在困难时的政策修正、补充和发展的能力。

政策能力是制定、执行与终结政策时科学与理性的综合展现,即问题界定的精确化、方案规划与抉择的科学化、方案执行的高效率与学习调整的协调性。核心是政策理念的正当性、过程的公开性与效果的有效性,体现了政策从群众中来、服务到群众中去的内在品质。

社会动员通过政策、媒体、组织等多种媒介解释、宣传政府理念与政策效果,聚合社会力量,减弱社会抗拒,强化社会合作,使政策能力有建立的起点、落到实处的终点。民众参与、表达利益使社会问题、公共问题能有效进入决策层,顺利转化为政策问题,扩宽了政府决策的视野;民众知情权利的扩充、参与和表达权利的保障、监督权利的落实,形成较强的外在压力,倒逼政府政策执行得高效、规范,转化为政策理性运行的动力,迫使官员提升自身行政素质和变革行政体制。政策有效性的提升、政府政策能力与官员素质的提高、政策体制的良善化,自然会抬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权威,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利因素,最大程度地增加积极因素,节约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益。

提升民众素质

社会动员是政府主动引导、组织、塑造大众的过程。民众在这个过程中,感知主流社会意识,体会政策善意,培育公共情感与价值观念,实际也是自我认知、情感、态度与评价的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动员是一种组织化的集体性动员,在公共空间中形成约束性规范、激励性机制和强制性制度,培育集体道德、公共品质和大众信仰,使个体成员与社会生活接轨。个体成员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与群体规范、社会价值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距、隔膜、矛盾与冲突,唯有个体价值与社会道德有效吻合、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平等对接、个体信仰和社会愿景自主耦合,方能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达到社会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整体性的最大共识,达成社会信任。个体的自主性、主体性诉求,在社会化的合作中方有增值空间;个体自由与权利唯有遵守公共规则才具正当性,道德性的利益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政策反馈。因此,社会动员是社会成员的素质提升尤其是公共精神培育的过程。

实现社会正义

社会动员是政府政策善性主动发挥的过程,是主流意识形态感召的过程,是理性组织社会力量的过程。这也是政府、社会和大众一起重塑的过程,即社会价值、社会资源共同进步的过程。

社会正义是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与助力。社会动员促进了政府素质的提升与公民品格的养成,倒逼政府治理体系与体制的变革,促成了政策的科学化、理性化与民主化,也就培育了社会理性、公共伦理、社会德性和文明品质,实际也就“生养”了社会正义。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网络时代   动员   观念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