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综合治理创新是“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建设是一门大学问,一定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提高城市建设水平”,“要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南通市崇川区结合本地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实施“五化”策略,即具象化目标定位、常态化温情沟通、协同化统筹推进、信息化迅捷反馈和公众化创新参与,推进城市综合治理创新,初步实现了由粗放向精细的管理模式跨越式提升。
具象化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是推进城市综合治理的重要前提,体现了城市综合治理的方向与标准。在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路径中,崇川区结合自身特点,不走“摊大饼”的老路,通过抓主要矛盾——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从市民最关注的内容切入,以“美丽主城,你我共建”行动为突破点带动全局,对城市综合治理的初期目标进行了具体写实的定位。
“美丽主城,你我共建”行动由“小区环境整治、农贸市场整治、街面秩序整治、五小行业整治、流动摊点‘333’提升和建筑渣土‘130’行动”六个方面构成,组成了城市综合治理的基础性框架。以营造长三角北翼“整洁、优美”城市主城区为总方向,崇川区在制定专业性达标要求的同时,还拟定了通俗易懂、具像化的标准。小区环境整治——“治六乱,美家园”,小区内无乱堆放、无乱搭建、无乱种植、无乱停车、无乱张贴、无乱设摊;农贸市场整治——“面面俱到处处洁,人人维护环境美”,农贸市场内柜面整齐、地面整洁、店面合规、门面有序;街面秩序整治——“街面‘八无’有序,环境优美整洁”,街面无出店经营、无乱堆乱放、无流动摊点、无盲道被占、无车辆乱停、无设施损坏、无乱涂乱贴、无乱丢乱扔;五小行业整治——“重规范,治五小”,店面洁、证照齐、卫生好、安全严、提示明。
常态化温情沟通
常态化温情沟通是崇川区城市综合治理的特色,也是经过实践检验并长期坚持的法宝,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公正和市民的切身利益。崇川区的“美丽主城”行动以务实的举措规避“一阵风”式的应景行为,变“运动式”为“治理式”,以“温情告知、严格执法”为基本原则,通过反复宣传来凝聚共识。在2014年流动摊点整治之初,城管队员用磨嘴皮子代替皮卡驱赶的方式,带着疏导点与菜场闲置摊位图上门沟通,并留下充足时间让流动摊点将存货售完。6个月时间共引导743户流动摊贩入场经营。
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崇川区于2013年11月底启动了“三严、三全、三结合”流动摊点“333”整治方案。“三严”指主街区严禁,次街区严控,疏导区严管;“三全”指全覆盖,全时段,全平台;“三结合”指与出店经营、店外店、摊外摊整治相结合,与疏导点的规范化建设相结合,与外来人口管理相结合。一年多的时间,整治经历了由专项突击到扼制反复再到动态清零的提升过程。全面启动“流动百日”专项整治后,通过沟通交流,仅用40天,全区8000多个流动摊点“说”走了三分之二。2014年4月,推进流动摊点“333”整治提升工程进入常态管控阶段。通过常态化巡查,新建改造高中低三档疏导点11个,增加摊位1340户,杜绝了回潮现象。2015年开始,流动摊点的管理进入常态,实现了动态清零。
协同化统筹推进
城市综合治理的协同化推进,可将治标与治本有效结合起来,为治本赢得时间,从而有效缓解城市治理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回应民生需求。崇川区按照城市管理空间、点位、类型等不同要求,拟定了切合城市管理实际的有效办法,各项城市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特别是在源头管控建筑渣土、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发挥出了协同化统筹推进的优势。
通过“130”行动,从源头管控建筑渣土,杜绝建筑垃圾在城区内“走街串巷”。“1”,指一个清运体系,将居民小区(临街商铺)装潢垃圾纳入环卫体系免费清运,酒店商场与企事业单位装潢垃圾由环卫统一成本价清运。“3”,指三个黑名单制度。在工程渣土处置过程中,对开发公司、施工企业、运输单位实行“责任连带”,一旦发现有偷倒乱倒行为,对应单位将被列入黑名单,在一定期限内不再接受其商业活动。“0”,指公安、交警、街道等力量联合执法,针对夜间部分无证无牌农用车辆偷运、乱倒等问题开展深夜“零点”专项行动。“130”行动实施以来,一改街道、社区自扫门前雪的传统思维,从源头介入,全区统一行动,有效破解了“渣土扰城”难题。仅用时两个月,渣土偷倒乱倒行为从原来的每天几十起,下降到零星的1-2起。这一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在崇川得到了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