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当前贫困治理体系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深入分析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评估的困难可以发现,其原因首先在于贫困问题和扶贫活动的复杂性,其次在于科层化治理体系自上而下应对复杂性问题的天然不足。信息不对称是厘清两者关系、寻找解决之道的关键。
贫困问题的复杂性意味着其信息的丰富性,意味着针对贫困问题的扶贫活动也必然包含特别丰富的信息。扶贫活动的针对性越强,其包含的信息便越丰富。在自上而下贫困治理体系中,贫困问题与扶贫活动相关信息在逐层上传的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地加工、简化、重组。到了科层体系顶端,信息的丰富性、具体性已大量损失,从而不足以为精准扶贫(识别、施策、评估等)提供支撑。因此,中央政府必须向下授权,依靠下级政府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循此逻辑,掌握最丰富信息的乡村两级治理单元便成了决定精准扶贫成败的关键环节。由于中央政府掌握着大部分扶贫资源(政策与资金),地方政府以及不同村庄、农户都围绕这些资源展开竞争,信息不对称使得地方政府和村庄、农户可以将自身在信息搜集与加工过程中所处的优势地位作为资源竞争的工具。由此,信息逐层上传的过程已不再是纯粹的技术过程,而是资源竞争过程,精准扶贫亦转化为实践中的策略选择而非目标追求。从地方政府和村庄、农户的视角来看,中央政府大力推行精准扶贫战略的主要影响与其说是促进了扶贫效益大幅提升,毋宁说是导致了地方和基层相关利益主体机会结构和竞争策略的改变。
综上所述,要克服精准扶贫的困难,就必须大力减少当前贫困治理体系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笔者认为,引入第三方力量和构建参与式信息共享平台是两条可行途径。
一是引入第三方力量。对于科层化贫困治理体系来说,第三方力量是指科层体系外可参与贫困人口识别、扶贫项目设计实施、扶贫绩效评估的行为主体,主要包括社会组织和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国有事业单位(如科研院所)。尽管第三方力量占有信息的条件仍然不及基层治理单元和农户,但其介入能够将信息传递的单一渠道拓展为双渠道乃至多渠道,从而有效打破地方政府和村庄、农户在单一渠道信息传递过程中所具有的信息垄断权,通过信息对勘和竞争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机制性保障。此外,尽管作为外在力量,第三方所能占有的信息量仍然不及贫困人口和扶贫项目实施者,但他们在精准扶贫方法、理论等方面的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因此,中央政府、上级机关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渠道,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评估,可有效解决自上而下推进精准扶贫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二是构建参与式信息共享机制。第三方力量也有自身利益,他们可能出于私利或与中央政府、上级机关结成同盟关系,或与基层政府、扶贫项目执行者形成共谋关系,从而不再有效发挥克服信息不对称难题的作用。为防止出现这种局面,可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参与式扶贫信息共享机制,让扶贫开发实践中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够直接接收、了解、质疑和反馈贫困人口识别、扶贫项目设计、扶贫绩效评估的具体信息,让虚构、操纵信息的行为在阳光下无处藏身。
(本文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