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承载中华民族乡愁的精神家园,农民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群体。“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议题。
当前,在中国走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过程中,乡村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民增收困难,农业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各种问题的缩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重大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陕北农村插队七年,并且做过一村之长,之后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或分管或领导过农业工作。因这些经历,他对农业、农村、农民都有深厚的感情,对“三农”问题有持续而深入的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三农”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一句句简洁明快却掷地有声的讲话,道出了他深厚的“三农”情怀和深邃的理论思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三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农”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推进当前和今后我国“三农”事业,乃至全局的发展都有重大指导意义。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思想,人民论坛组织了本期特别策划。
本期特别策划分上、下篇推出。
上篇: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读。梳理了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思想论述,邀请专家就习近平“三农”思想的发展脉络、理论特点进行分析,并分别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现代化、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思想进行研读。
下篇: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精要。9月8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报告厅隆重举行。会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新观点新论述新要求、重大理论创新和现实意义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杜飞进、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主任魏玉栋等分别主持了研讨会。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谢志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美丽乡村建设投资》课题组组长胡石英等专家学者参与研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北京延安儿女联谊会会长胡木英等出席研讨会。
习近平“三农”思想,有着宏大深远的战略眼光,全面科学的系统思维,清晰坚定的底线思维,真挚真诚的为民情怀,为我们描绘了“三农”发展的新蓝图。习近平“三农”思想发扬了我们党重视“三农”工作的优良传统,继承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和奋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的思想理论,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农”发展的现实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是“三农”,关键在“三农”,成效看“三农”。当下,“三农”快速发展、持续向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十一连快”,农业农村发展全线飘红。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勇于直面新挑战,敢于攻坚克难,着力破解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不高、农村发展滞后等问题;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努力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开辟新途径,在建设美丽乡村上迈出新步伐,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使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