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钢铁产业走出去面临三大风险
政治风险。“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政局发展密切相关。投资东道国内部不同利益团体利益冲突所引发的政局动荡、民族宗教冲突,甚至内乱都会使投资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应该认识到,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深陷大国博弈“角力场”,国内又存在着权力交接、民主化转型、民族冲突等多重矛盾。因此,政治风险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推进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风险。
我国企业参与的“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基建、交通、重化工等领域占据主流。其中,相当多项目由国有企业参与并主导,需要以东道国政府的高度认可及政局的稳定为前提。2015年以来已有部分项目爆发危机,如1月份斯里兰卡政府换届,重新审查外商投资贷款条款并调查腐败行为,价值14亿美元的科伦坡中资港口城建设项目被紧急叫停。2月,柬埔寨政府宣布暂停中国企业承建的4亿美元水坝项目,预计2018年前都不会再开工。
管理风险。“一带一路”沿线的部分地区,文化冲突激烈,民族成分复杂,宗教氛围浓厚。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等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宗教形势错综复杂。沿线地区的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和多宗教信仰,对中国企业的海外项目运营构成挑战。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海外项目投建阶段的土地、矿产、交通设施等主体及配套设备的建设问题,运营阶段的税收缴纳、劳工纠纷等属地化的管理问题,以及退出阶段的项目清算和投资退出的机制安排问题。
不同国家在注册、劳务许可、税收、环保、采购等方面针对外资企业都有直接或间接的限制,中国企业到一个营商环境较差的地区进行投资,所遇到的问题将远远超出投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以前从未遇到的问题。
环保风险。钢铁工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每道工序都会排出不同的残料和废物,污染伴随着生产全流程,集中表现为废水、废气、废渣的“三废”污染。在“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尚待完善、经营环境不成熟、中亚等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国内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较差的情况下,我国钢铁企业应警惕因侥幸心理引发环保纠纷,将废水、废渣等污染防治工作融入到日常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