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驻北京的国际组织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京设立总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8个(国际竹藤组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上海合作组织、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以及近期备受关注的亚投行)。政府间国际组织驻京代表机构25个,其中联合国的21个机构在京共设立了14个代表机构,部分派生机构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综合性机构一并代表。与前文提到的其他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常驻北京的国际组织,不管是数量上,还是层次上都有明显差距。
在北京活动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可分为中方主导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外方主导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中,中方主导的国际组织,是由我方(主要是中央各部委)主导发起并在国内注册、名称冠以“世界”“国际”“亚洲”等字样、会员覆盖国内外、主要面向国际开展活动的非政府组织,由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管理登记。据不完全统计,已在民政部登记的设立在北京的国际组织有16个。
据统计,2010年在京活动的境外非政府组织有170 家(占在华活动的境外非政府组织总数的5.7%),来自27个国家或地区。因为我国尚不鼓励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注册,所以只有少数组织在民政部门和相关部门注册。在境外非政府组织中,有一类国际行业协会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制定相关产业国际标准、促进技术创新、信息共享、协调仲裁纠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类国际组织应该成为北京鼓励“落户”的重点机构类型。
北京吸引国际组织“落户”的政策建议
在希望通过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提高当地国际影响力、增加收入的全球范围的激烈城市竞争中,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想要脱颖而出赢得国际组织的“芳心”面临更大的困难。依据前文的分析,为了更快更好地吸引国际组织在京“落户”,北京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从战略层面重视吸引国际组织落地的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立身,应该具有凝聚世界文化的力量。这有利于塑造文化中国的国际形象,比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应当充分认识到国际组织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在国家交往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将国际组织外交的策略提升至战略层面,将国际组织纳入中国国际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使国际组织在国内的运作环境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国内立法与国际制度衔接不够、民众和政府对国际组织的认识不足、学界对国际组织的研究欠缺等现状。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完善相关制度和人才建设
现有的大部分国际组织主要由西方人创立,是以西方文化价值观和西方社会组织特点为基础而创建的,充满西方式法规和条约的世界组织。一方面,中国对国际组织了解不够,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对于运作国际组织缺乏国际化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西方世界也难以准确理解中国运作国际组织的方式,认为中国政府的策略过分务实,甚至认为中国在联合国的行为基本是一个公共利益“搭便车者”所为,即以最小的支出换取最大的好处。
虽然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了越来越重要的职位,但是参与国际组织的国人仍然是极少数。相关人才储备不充足是重要原因,毕竟国际组织的工作不是外语好就可以胜任。而这在有些国家是很早就开始的工作。比如,邻国日本早在1983年就推出了《国际组织人才选拔与培养》建议书,详细研究了国际组织机构的各种职位的性质、特征,还进行了精确到个位数的统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合日本争取的各类职位人员及人数的具体政策建议。如此看来,中国开始有意识地加强针对国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迫在眉睫。
做好吸引国际组织“落户”的配套工作
虽然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都是由中央政府来推动建立和达成,但竞办、筹备、运营的所有日常事务性交流都需要北京市政府完成。此外,提供给国际组织的资金、土地、人员也大部分由北京市承担,因此需要赋予北京市更多的自主权。海外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瑞士成立了“国际组织不动产基金会”,由瑞士联邦政府和日内瓦市政府共同经营管理,给国际组织提供相关支持。
在吸引国际组织“落户”北京的过程中,起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北京市能为国际组织提供怎样的基础条件和优惠措施。国外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吸引国际组织的成熟机制。比如,德国波恩设立了国际事务办公室,直接向市长负责,在吸引国际组织“落户”、统筹协调波恩市的多部门合作、为国际组织提供人财物等服务保障、支持国际组织召开大型国际会议、开展波恩国际城市形象的城市品牌推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吸引国际疫苗研究所入驻,首尔于2003 年在首尔大学校园内建成了一座投资过亿的总部大楼,并于2004年起正式向其提供研究所运营费用。东京在日本政府支持下,成功吸引了联合国大学的进驻。日本为此无偿提供用地及设施,并承担70% 的运营费用。
北京的雾霾和交通问题是给北京降分的地方,也影响了国外驻华机构的工作和北京国际形象的塑造。北京虽然已经是一个有许多外国人居住的城市,但在相关的信息平台、外语服务、涉外医疗、国际学校、涉外服务人员等方面仍有不少改善空间,现有的软硬件条件还不足以支撑大量国际组织和国际会展在北京的发展。
因此,要深入了解国际组织,知晓国际组织设立总部时对“落户”城市的具体需求。一般来说,这些需求和优惠条件主要涉及办公用房等硬件设施和工作人员福利措施两个方面。一是办公用房等硬件设施。联合国曾经有一份专门报告提到联合国及其各组织期望从东道国获得的便利。报告指出:“有关组织由东道国无偿提供总部用房,或只是收象征性租金,但这些组织须自己支付日常维护和运转费用。另外,这一类东道国通常支付总部用房的重要修缮和翻修费用。在某些情况下,东道国还慷慨地免费提供设备、用具和家俱,甚至提供花园的维护等服务。”二是工作人员福利措施,这里主要指的是对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提供的支持。国际组织每聘用一名非东道国的工作人员,就可能有一些家庭成员要随之迁移,同时每一名家庭成员都必须调整适应新的环境。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年长父母及其他非受抚养的家庭成员的签证便利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正常生活,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一般来说,东道国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有:(1)联合国工作人员配偶及子女的工作许可;(2)工作人员购置、租用和出售房产;(3)工作人员纳入东道国的社会保障系统;(4)工作人员在东道国退休;(5)增值税和类似税收的缴纳;(6)征收所得税问题。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