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所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要是指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即优化产业结构,使其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方向趋进。换言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意味着产业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
为了适应新常态下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不能在转型过程中仍然沿用过去的工作方式、套用老的做法,也不能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无所作为,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当前基层干部存在的不良观念和工作作风
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中,存在几种陈旧观念和工作作风,必须大力改进,否则无法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一是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基层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满足于现状,自我感觉良好,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因循守旧。个别领导干部表面上谈解放思想、谈实事求是,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唯书、唯上是听,固守教条主义,不善于研究新情况,只凭经验办事。还有一些干部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性,上级推一下,下面就动一下,消极怠工,不思进取。
二是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方法简单。有些干部对新常态下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识不到位,思路模糊,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不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自己又总结不出经验,动辄耍态度,服务意识差,工作方法简单。有的基层干部对待群众作风粗暴,不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无法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导致群众意见较大,既伤害了群众感情,更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在当前创建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少数基层工作人员依然缺乏服务意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对待群众态度生硬,工作上互相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三是工作主动性不够,存在 “等、靠、要”思想。一些干部对新常态下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是国家干部,一切都有保障,就不学习不求上进,抱着混日子的思想,工作能力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工作效率低下。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着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工作业务不精等问题。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工作上想不出点子,也拿不出办法,表面上忙忙碌碌,实际上不能为群众解决任何问题。
四是工作缺少激情,存在懒散空谈等问题。工作懒散主要表现在那些年龄偏大、工作时间较长的基层干部身上,他们认为自己年龄大了,仕途上没有多大奔头,已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便不思进取,坐等退休;空谈是指有的干部讲起话来头头是道,但在工作上空喊口号,不抓落实,很难做出实际成果。
五是知识老化,做事生搬硬套。对领导干部包括基层干部而言,要想做好工作,除了“认真”二字,没有捷径可走。干部们在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固然是基础,但在这种基础之上,还要跟上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脉搏,学习、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动态。当前,有些地方基层干部不思进取,思想老化,固守传统的方法和经验对待新生事物,对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转型。一些地方认为转型升级就是淘汰传统产业,尤其是夕阳产业,所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把不该淘汰的传统产业淘汰了,然后一哄而上地追逐新兴产业发展,这显然是错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