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对于中国而言更是如此,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合作与摩擦成为了中国与世界的主旋律。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汇率问题、惩罚性关税等频频出现,而且,近几年贸易摩擦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尽管如此,仍改变不了中国与世界在经济层面上关系日益紧密的总体趋势。在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在国防战略上应抛弃防务主义,而采取以攻为守的积极的国防战略。
【关键词】中国 世界 经济全球化 贸易摩擦 积极防务主义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5.19.002
2015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23日至29日,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出席联合国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参加南南合作圆桌会、全球妇女峰会以及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工作午餐会等多场重要活动,并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释了中方对当今世界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立场和主张,充分展现了中国为促进全球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①实际上,近现代史上的中国,与世界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实在是太多了。当然,这里的世界并非指单一的哪个国家,而是泛指每一个与中国有过“纠葛”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上,国与国之间“团结”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所以才有了各种联盟。有人戏称,若不是当年八国联军一起联合对付中国,单凭某一个国家的力量,鹿死谁手就很难见分晓了,中国也就不至于沦落到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了。
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分为开放——闭关——再开放这么几个阶段。在明清以前,中国与世界的往来还是比较频繁的。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明朝之前,基本上实行的是封建统治,封建统治在经济上虽然是自给自足,但当时中国在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再加上封建统治阶级实行开明政策,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取得过辉煌业绩。以唐朝盛世为例,当时的对外交通非常之发达,陆路以长安为中心,东西南北均有线路与外界联系,其中西路便是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海路有去日本的诸多线路,还有到南亚诸国的海路,后期还开辟了到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在交通便利的前提下,中外往来也频繁了起来。在政治上,世界各国互相借鉴适合的官制,还互遣使臣参观学习;经济上的往来虽不像现在这样全面、频繁,但也能互通有无;文化交流方面涉及的范围更广,比如高僧玄奘去天竺取来佛经,为中印的文化交流打开了一扇窗,还有日本等国派留学生来华学习,在语言文字方面也各有借鉴。②
因此,唐朝可谓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的世界上享有相当高的声誉,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僧侣等纷纷来到中国,进行访问、贸易、求学、交流。一位外国的历史学家曾这样写道: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或许是因为来自异邦的世界性宗教使中国同波斯以东的所有其他亚洲国家建立了联系,或许是因为当时很多士族豪门为胡人后裔,或许是因为中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镇守丝绸之路,保证了商旅畅通无阻……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③凡此种种,说明中国与世界的往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